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時事

選舉如何成為民主——總結:民主話語權

2018.11.28 18:04 時事 林放之

這一章,我們重新審視政府合法性三千多年的發展過程,從古時的神權到現代民主。政府初期以自封為神(或神的代言人)確立自己的統治權。進入中世紀,政府與民間宗教結合,利用民間信仰如天主教、東正教、伊斯蘭教等,承認「皇權神授」維護統治權。中世紀後期,長期的社會災難削弱民間宗教信仰,歐洲統治者成功將神權置於皇權之下。但皇族同時喪失「皇權神授」的統治合法性,於是建立「皇權人授」理論取代「皇權神授」:皇族為守護人民而存在。地方貴族和新興社會精英為爭權,將「皇權人授」的「人」改為擁有資產的貴族精英,即使美國和法國革命推翻皇族,所建立的選舉制度只讓擁有資產的人有投票權。「民主」在當時仍被視為破壞社會的思想制度。

19世紀後期開始,「民主」被賦予新的含義,出現兩套民主理論。一邊是馬克思提出,以工人為主體,通過革命推翻由貴族精英建立的「資本階級專政」,建立「人民民主專政」。另一邊是原來貴族精英建立的選舉制度,通過擴大選舉權,標榜自己「民主」。美國將「民主」視為「自由」和「選舉」。歐美各國從原來的富豪選舉,逐步增加「全白男投票權」、「女性投票權」,最終達致「全民普選」:德國在1918年、英國在1928年、法國在1945年、美國在1965年。自1917年,「貴族精英」美國以「保衛民主」之名積極對外參戰;同年「工人階級」蘇聯成立積極推動全球工人革命,兩國對「民主」思想的不同理解,以及其積極向外的國策,兩種意識形態不可避免出現碰撞。

冷戰是民主話語權鬥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美蘇合作擊潰歐洲傳統列強,法西斯德國、意大利和日本戰敗,傳統殖民國英國和法國國力遭嚴重削弱,無力再維持其全球殖民地統治。美國將之視為「民主自由勝利」;蘇聯將之視為「工人階級勝利」。二戰之後,美蘇兩國的意識形態正式碰撞,爆發冷戰。

冷戰,除了是一場美國和蘇聯的國力鬥爭,更是一場「民主」話語權的鬥爭。蘇聯和美國加強意識形態的思想建設。蘇聯「民主」觀念是基於馬克思主義中的「人民民主專制」對抗「資本階級專制」;以及列寧理論,指資本家建立殖民地奴役當地勞工。蘇聯推廣「反殖民主義」建立「工人階級民主政府」在世界各地推廣共產主義。不少共產主義國家的國名都標榜自己是「民主」或「代表人民」。

另一邊,美國以「美國式民主」為主體,標榜「個人自由民主」,指摘社會主義政府是獨裁政府。二戰法西斯是單一政黨,共產國家也是單一政黨,因此共產國家是獨裁。在獨裁政權下,個人自由須服從政府意志,人民喪失個人自由,也因此「不民主」。與獨裁單一政府相反,是政黨輪替的選舉制度。人民有選擇政府的自由,才算是「民主」。

但蘇聯和美國在冷戰時期都為了爭奪世界地盤而違背了自身所推崇的「民主」。蘇聯在1956年和1968年分別軍事鎮壓匈牙利革命和捷克革命,將東歐視為蘇聯的附庸國。1979年,蘇聯派兵入侵阿富汗。蘇聯干預別國的名義為「支援社會主義革命」,卻引起當地人民的反抗。10年阿富汗戰爭更拖垮蘇聯經濟民生,最終導致蘇聯崩潰。

美以敵人與否 判別民主

標榜民主自由的美國在1950年代推行麥卡錫主義,美國人民稍被懷疑即被調查和囚禁,數萬人受影響。美國人民的個人自由也需服從國家主權權威。其他國家即使有自由有選舉,也可被美國標籤為「不民主」。例如美國政府收受企業利益,在1954年和1973年分別推翻危地馬拉和智利的民主選舉政府,後建立親美獨裁政權。1979年伊朗人民革命推翻親美皇室政權,成立伊斯蘭政權。即使伊朗推行選舉,美國仍視伊朗為「獨裁」;美國更扶植伊拉克獨裁者薩達姆侯賽因,挑起兩伊戰爭對付伊朗。另一邊廂,美國在1980年代卻支持同屬伊斯蘭政權的塔利班在阿富汗對付蘇聯,美國電影《Rambo 3》宣傳讚揚塔利班為民主自由鬥士;但塔利班在911事件後因庇護主謀拉登而被美國標籤為「恐怖分子」。美國判斷一國是否「民主」,必先判斷該國是否「美國敵人」,並非其政治制度。「不民主」成為美國標籤敵人的工具,用以打擊敵人和挑起革命。

1980年代末,蘇聯因阿富汗戰爭消耗而陷入經濟崩潰,最終蘇聯轟然倒下解體。伴隨著蘇聯解體,蘇聯以前推廣的「民主」理論也衰落。美國則把蘇聯解體的原因歸咎為政治體系,加強「美國式民主」思想宣傳。

1992年,美國哈佛大學政治系教授福山宣稱「歷史終結」。他認為,人類政治歷史是尋求美好政治體制。經過三千年的歷史發展,最後的決戰是蘇聯的馬克思主義政治體制和美國的選舉民主政治體制。蘇聯解體,標誌著馬克思主義政治體制的失敗。美國的選舉民主政治體制獲得最終勝利,是人類政治制度發展歷史的終點。福山認為,冷戰結束後的人類政治歷史,將會以發展美國式選舉民主政治體制為目標。福山的「歷史終結論」加強民主與選舉的關聯性和絕對性。

霸權借機入侵 釀成仇恨

冷戰以後,美國繼續利用「民主」之名干預別國內政,粗暴推翻別國政權。美國入侵阿富汗和伊拉克,以為推翻當地政府,在當地建立選舉民主制,可制止他們敵對仇視美國;結果是戰爭持續十多年,製造更多仇恨。21世紀初期,歐亞多國在美國的支援下爆發顏色革命。只要所選的政府不合美國意思,美國暗中支持政黨推翻現任政府。例如烏克蘭通過民主選舉推舉親俄政府,反對派便發動街頭革命將政府推翻,結果親俄的東部烏克蘭尋求獨立投向俄羅斯;埃及人民革命推翻獨裁者後建立選舉民主,美國轉頭便支持軍人發動政變推翻民主政府;利比亞和敘利亞的反對派受美國支援,發起革命(試圖)推翻政府,引發內戰持續超過七年,百萬計難民流離失所,引發歐洲難民問題和恐怖主義組織崛起。美國表面上推廣「民主」,實際上破壞民生,並非為當地人民福祉,只是延續冷戰時期美國利用「民主」推翻反對美國的國家政府,扶植親美政權。

21世紀初的今天,我們把「選舉」視為「民主」,其根本只不過是冷戰時期鬥爭宣傳的結果。若將「民主」視為「統治的合法性」,這三千年來「民主」的形式不斷改變,選舉也只不過是其一。古希臘和古羅馬有選舉制度,但最終古希臘雅典的民主多次殘害社會精英而導致衰敗(按此重溫前文),古羅馬經過一連串血腥內鬥更替為羅馬帝國。(按此重溫前文)中世紀,中國出現「科舉民主」(按此重溫前文);歐洲出現「神權民主」(按此重溫全文)。後來歐洲神權衰落,從皇權神授走向「皇權民授」,成為現代民主思想的雛形。(按此重溫全文)起初,皇族強調「皇權」,由人民放棄權力給皇族,以保衛人民。(按此重溫前文)貴族精英強調「人授」,指皇族的權力由貴族精英授予,國家應由貴族精英統治,同時防範普通人民奪權。(按此重溫前文)法國革命後,人民生活並沒有好轉,社會主義和馬克思理論興起,引發新一輪革命。(按此重溫前文)依照馬克思的民主理論,蘇聯在1917年建立「人民民主專政」政府,挑戰貴族精英建立的政治制度。為避免工人革命,西方國家開始改革選舉制度,從原本只有貴族精英有投票權,逐漸增加人民的投票權,到蘇聯建立後才實現全民選舉。(按此重溫前文)與此同時,美國一百多年的發展,慢慢將「自由」、「革命」、「選舉」融入「民主」理論。原本歐美維護貴族精英統治的選舉政治制度被奉為「民主」。(按此重溫前文)20世紀後期,蘇聯與美國爆發冷戰,雙方為爭奪勢力而在全球推廣自己的「民主」理論,但雙方的目的只是為了對外拓展勢力,並非真心為「民主」。20世紀末期,蘇聯崩潰,美國標榜自己是「終極民主」,以「民主」之名干預推翻反美國家,扶植親美勢力。

隨著美國國力逐漸衰退,民生問題叢生,而美國政府卻無能為力扭轉局面,連美國內部精英也開始反思「美國式民主」理論。當年高呼「歷史終結」的福山,25年後也在懷疑民主。美國學者們正在研究如何讓「選舉」變得更「民主」。

我已在此章解釋「民主」的發展歷史,指出「選舉」只是「民主」的其中一個形式,「選舉」被奉為「民主」只是近100多年發生的事情。從數百年歷史發展的大潮流來看,「選舉」的內涵仍然是為了鞏固貴族精英的統治,並非真正的「民主」。下一章,我會更仔細的分析和解釋「選舉」「非民主」的內涵。

原圖:特朗普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DonaldTrump/photos/a.488852220724/10161606478630725/?type=3&theater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