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大日本帝國」,是令人極度憤慨的用語!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在1945年8月正式投降。其實在1943年底,同盟國發布了《開羅宣言》,也就是說,同盟國早在日本投降之前,已經針對軸心國作出了決定,簡單而言,就是理順軸心國所有侵略行為的基礎,才有後來戰後「三藩市和約」的決定。
青史不能成灰,更不能被諸如「維基百科」身份不明的編輯,以及另有所圖的「鍵盤戰士」所蒙騙。
現代人常看的「維基百科」,是否公平地展示整個近代史的資料?有一點是十分明顯的,基本上「維基百科」是每個人都可以撰寫的網上訊息而已,由所有「鍵盤戰士」都可以插嘴的紀錄,究竟是否屬實?
去年8月初,「維基百科」聯合創辦人桑格向著名美國獨立調查記者格林沃爾德透露,美國政府曾經介入編輯「維基百科」上的資料,從而隱藏一些針對美國的醜聞。桑格更提到,情報信息戰的很大部分,都是在「維基百科」上進行的,並指美國CIA早在2008年已在修改「維基百科」的條目。由此可見,「維基百科」一點也不簡單。
看現時的「維基百科」,你應會發現下一代很容易被誤導。而當誤導成為風氣,而訛傳變為事實,正是這個時代的悲劇!
正因為每個「鍵盤戰士」都可以說三道四,簡單如皇后碼頭事件、高鐵撥款、反國教、佔中、旺角的魚蛋暴動,以至黑暴期間攻佔立法會、所謂沙嶺埋屍、中大二號橋事件、理大攻防戰等等,有心人都可以用謊言肆意扭曲。這是蓄意的誤導,還是反對派以至西方的陰謀?一切都是呼之欲出!
其一:因為抗戰而死去3500多萬中國人,這是一場悲劇。但看「維基百科」中,近乎每一場的戰爭都會提及交戰雙方,對中國而言是「中華民國」,但對日本而言則被寫上「大日本帝國」這五個字。這是多麼反諷的一回事!將侵略者赤裸裸地美化!
在日本戰敗之後的東京大審訊中,誰是無恥的侵略者已經清清楚楚,為什麼撰寫「維基百科」的人,要將日本這個偷襲美利堅(珍珠港),又侵略東南亞的國家美化?這究竟是「美日安保條約」之下的陰謀,還是「維基百科」的編輯正在滲透我們的記憶?究竟誰主浮沉?
其二:黑暴前後的所有事件,市民無從理解,為什麼每每發生暴亂,在「維基百科」中都會被描述成為「社會事件」?「暴動」兩字為何屢屢變成「警民衝突」?這種曖昧的關係如何決定?更奇怪的是,「立法會攻防戰」的審訊已經完結,不少政客及「偽人」都已經被判入獄或逃之夭夭,但為什麼「維基百科」仍在美化這些暴徒?這是公平的描述,還是蓄意的誤導?
更別說對於「反送中」,更加是事無忌憚地扭曲!就在今天的「維基百科」,竟然提到因「返送中」暴動而死的人眾多!更甚的是,反對派「黑色洋紫荊」的標誌,仍然明目張膽地在「維基百科」的條目上。我們的「國安法」及「基本法23條」,似乎對這些都無能為力。
其三:近期「維基百科」的條目十分平淡,但亦明顯地支持反對派的聲音。對歷史完全失憶的市民,假如依靠「維基百科」去理解整個近代史的起承轉合,只會完全理解錯誤。
日本不是我們的「家鄉」,更是曾經侵略我國的一個敵人,我們不敢忘記,至少要有戒心!我們必須警惕「美日安保條約」,更要美日聯手要建設日本的航空母艦,我們這輩人更要清晰。
在「維基百科」這個情報戰場,永遠將日本侵略者的稱謂變為「大日本帝國」,令人憤慨!這是在肆意侮辱在14年抗戰中被殺的英魂。「鍵盤戰士」的卑鄙莫過於此!那些正在扭曲歷史的文化人,卻還在沾沾自喜。
網絡世界變成法外之地,面對侵略者,在忍無可忍的一瞬,就是血性的回憶!
原圖:新華社
文章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