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生活

也談元青花

2016.10.22 22:00 生活 黃艾

今日大家談元青花,廣義的凡是元朝 (1271-1368) 國祚98年內各窰口生產的青花瓷器,都是元青花,例如從前談過的玉溪窰,便是使用雲南青料的元代青花窰口。但有些窰口,根本不產青花,如定、哥、越、建、龍泉、磁州、吉州、耀州、德化等,而景德鎮一向也不只生產青花一項。但奇怪的是,元青花這非常瓷品,在文獻資料基本上無據可考;而今日存世的稀世瓷品,大都源於清宮,而清宮中居然無一件元青花流傳,真有點讓人模不着頭腦。

蘇麻離青細部

蘇麻離青細部

元青花生產基地的考古發現,是景德鎮湖田考古的一個重要收獲,元代窯業堆積層主要分佈在南河兩岸的臺地上,產品以卵白釉瓷、青白釉瓷、黑釉瓷為最多,也有小量青花瓷。所產青花,據測定絕大多數為高鐵低錳的進口「蘇麻離青」料。生產的分佈狀況,在南岸以大盤、罐、瓶為主,與伊朗、土耳其的存世品一致;而北岸則以高足杯、折腰碗、小酒杯為多,與菲律賓一帶出土的相同。據考古工作者分析,湖田窯的元青花,都不會早於十四世紀,也就是說它的盛燒期並不是縱貫整個元代。另一個情況是湖田窯出土的元青花瓷片非常少,在南河北岸一殘窯北側的62平方米、厚達3.4-1.6米的遺物堆積層中,青花殘片僅占0.45%。由此可見,當時的青花器,是處於一種「有需要才燒製」的狀態,總體的燒造量並不大,佔元代景德鎮製瓷總量的份額也不多。當時元青花除供皇室使用外,部份亦供內用,餘皆外銷。相信這便是存世元青花,多藏國外博物館的原因了。
伊朗博物院(左) 及大都會博物館藏元青花大盤(右)

伊朗博物院(左) 及大都會博物館藏元青花大盤(右)

所知至今國外藏元青花的博物館有:土耳其托普卡比皇宮博物館(Topkapi Sarayi Müzesi)40件;伊朗阿德比爾神廟(Ardebil Shrine)37件;大英博物館 (British Museum ) (含戴維德基金Sir 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 10件;牛津亞殊慕蓮考古藝術博物館 (Ashmolean Museum of Art and Archaeology) 6件;劍橋菲茨威廉博物館 (Fitzwilliam Museum, Cambridge) 博物館4件;美國波士頓美術館 (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 2件;美國大都會博物館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1件;印尼椰加達國家博物館 (Museum Nasional) 1件。另日本博物館藏約30件。法國博物館藏5件。
武漢博物館(左) 及南京博物館(右)藏元青花梅瓶

武漢博物館(左) 及南京博物館(右)藏元青花梅瓶

中國藏元青花者則有:江西省高安博物館藏19件;台灣鴻禧博物館藏6件;河北省博物館/北京故宮博物院/武漢博物館/南京博物館/山東博物館/廣省博物館/上海博物館/無錫博物館/首都博物館/安徽博物館/山西博物館/包頭博物館等合共25件。這些都是我們有機會逛博物館時可以欣賞到的。
泰國出土元青花蓋罐

泰國出土元青花蓋罐

另外普通人無法接近,甚至無緣過目的元青花,在歐洲、香港、日本、菲律賓、印尼、泰國、馬來西亞、印度、中國等地,確認又流傳有序的館藏及私人收藏,聞不多於60件。至於其他未知的私人收藏,在信念上應該尚有,但相信為數不多,而證實為真品者可能更少,否則不會數十年來沓無披露。
東京國立美術館藏元青花魚藻紋罐

東京國立美術館藏元青花魚藻紋罐

有學者認為至正十一年為元代人口最高峰,我參考《維基百科》,當年全國的户口有18,000,000戶,人口共87,487,000人。而當時景德鎮確實人口有多少雖不可考,但據清乾隆四十八年 (1783)《浮梁縣誌》載,元代至元庚寅年(1290 年)時,浮梁人口為 192,148 人。當時浮梁瓷局已成立十多年了 (1278年成立) ,負責燒造瓷器,並漆造馬尾、棕藤笠帽等事。在瓷局的掌管下,創燒了樞府釉瓷、青花、釉裡紅、藍釉、藍地白花、孔雀藍釉瓷器等。以今日人口與勞動力比例,當時各行業勞動人口應不多於40,000人,當然,此幾萬勞動人口也不盡是窰工。如用生產狀況衡量,以清代窰業為例,當時民窯只有二三百座,官窯各時期僅二十餘至五十餘座不等,我估計當時官窯窰工才幾百人而已。景德鎮每年開窯九個月,全年燒窯約32次,據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所藏各朝瓷務總冊記錄,光緒二十至二十九年官窯成品,平均上品率為21.2%,而破損率在19.9%,其餘為次色瓷,這還是剔除倒窯因素後的百分比。因此,生產力偏低。推斷元代窰數及窰工應該更少,生產力亦不會高於清代。 今日瓷友評鑒元青花,大都基於有三大要素,一為景德鎮浮梁瓷局製品,二為青料使用進口「蘇麻離青」,三為瓷土使用「麻倉土」。
大維德基金藏至正型青花龍瓶

大維德基金藏至正型青花龍瓶

麻倉土,元代稱「御土」,明代稱「官土」。據已故陶瓷考古家劉新園和白焜先生的《高嶺土史考》,元朝使用麻倉土年代不會早於元代「浮梁瓷局」設置之年,即1278年;也不會晚於1322年。此時期即是由元世祖拖雷攝政時期至元英宗碩德八剌治內至治二年一共45年期間開始使用。至於現在所有研究元青花的瓷友都奉為圭臬的元青花正宗「至正型雲龍紋象耳瓶」。該瓶的銘文:「信州路玉山縣順城鄉德教,里荊塘社奉聖弟子張文進。 喜舍香爐花瓶一副,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謹記。星源祖殿,胡凈一元帥打供」。證明是元惠宗至正十一年 (1351) 生產的瓷品了,雖然距離下限瓷土使用期三十多年了,但不表示已停用麻倉土,而事實上,麻倉土迄明成化始用遏。
至正型青花龍瓶左右銘文

至正型青花龍瓶左右銘文

但實際上至正十一年可能已經是「元青花」製作和存在時間範圍的下限了。根據《浮梁縣誌》《明太祖實錄》,浮梁一帶在十二年 (1352) 到二十年 (1360)間紅巾軍與元軍已有激戰,二十年景德鎮義軍首領于光投靠朱元璋,景德鎮已不屬元朝統治了。到了至正二十一年,朱元璋派李庸任浮梁知州,景德鎮復窰。這已算是朱明時代了。 在1975年於湖北黃梅縣西池窯廠元代墓葬中發現了一件青花牡丹紋塔式蓋瓶,隨之出土的一張「延佑六年」地券,旁證了此瓶最遲於延佑六年 (1319) 生產,相比元至正十一年要早幾十年。這是當年唯一的一件紀年證據,所以是否可假設使用麻倉土作生產原料生產的元青花,是否由1319年左右至1351年左右這大約33年內的事呢? 汝窰開窰二十年,生產單一產品,如今確認的只有六十餘件;元青花是景德鎮窰其中一項極不重要的產品,只佔二百分之一左右的產量,窰期三十三年,存世百數十件,也不算不合理,未知瓷友以為然否?
高安博物館藏元青花蓋罐

高安博物館藏元青花蓋罐

圖:由作者提供(頂圖為土耳其博物館藏元青花大罐)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