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生活

十三行與廣彩

2015.11.28 20:30 生活 黃艾

廣州十三行,是明朝已有的廣州對外貿易特區內的十三家「牙行」,即是仲介商。當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施行鎖國政策時,僅保留廣州一埠對外通商。所以,從前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開放海禁時到華貿易的洋商,此時都全部集中在珠江畔的十三行區。按當時十三行地圖顯示,十三行區除華商外,洋商有丹麥、西班牙、法國、美國、瑞典、英國、荷蘭等。富時洋商在廣州的貿易,皆通過十三牙行代行。

光緒廣彩花瓶

光緒廣彩花瓶

嘉慶年間十三行以潘振承的同文行,盧觀恒的廣利行、伍秉鑒的怡和行和葉上林的義成行業務為最大;其中伍秉鑒家產達2,600萬銀元,傳說是當年的世界十大首富之一。在鴉片戰爭後,道光二十三年伍秉鑒曾獨力承擔《南京條約》中負外債300萬銀元其中的100萬。潘、盧、伍、葉四家富商,到民國時仍被稱頌,可知當時之盛。 十三行所在的十三行路如今專營服裝,但當時十三行卻以雜貨及工藝品為最大宗,其中瓷器一項,即是廣彩。
廣彩廣州十三行圖大碗(2012年嘉德 - 51.75萬元)

廣彩廣州十三行圖大碗(2012年嘉德 - 51.75萬元)

採用景德鎮粉彩技法

廣彩的生產始於清康熙年間,當時,廣州工匠借西方傳入的技術,創製出「銅胎燒琺瑯」,謂之「廣琺瑯」,後又把這種方法用在白瓷胎上,成為琺瑯彩雛形;所以,當年康熙時發展琺瑯彩,開始時粵海關亦從廣東以做廣琺瑯的經驗,選拔工匠上京服務,並進呈原料及配方。
香港藝術館收藏的廣彩缠枝花卉雙龍耳瓶

香港藝術館收藏的廣彩缠枝花卉雙龍耳瓶

廣彩乃使用從景德鎮運來的白瓷坯,採用景德鎮的粉彩技法,仿照西洋風格繪畫燒製而成,再繪上金色花紋,二次入窰焙燒,當時專門為承接出口歐洲定單。後來更繪上具有嶺南特色的圖案,逐漸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許多圖案亦固定下來,成為廣彩的傳統紋飾,例如花籃、龍鳳、彩蝶、金魚、古裝人物等。 最常見的構圖,是用花邊圖案圍出若干空格,在空格內繪花卉、物景和人物等,或滿繪花卉,呈現百花齊放的畫面,構圖設計完整和諧,富於民間裝飾風味。
光緒廣彩大盤

光緒廣彩大盤

近代廣彩織金滿地

乾隆時粉彩顏色已有三十多種,再加上新開發的,使彩繪顏色更加豐富,因釉底有一層玻璃白,所以,廣彩的彩繪顯得既生動流暢,又多彩多姿。十九世紀初,廣彩開始仿照中國織錦作瓷器裝飾紋樣,此技法稱為「織地」。 後來德國化學家居恩 (H.G. Kühn) 於1827年發明鹽酸液熊金後,更加全面使用金水,「織地」發展為「織金地」,並普遍用於各種瓷器,成為廣彩花色的基礎,形成了近代廣彩織金滿地,金碧輝煌,燦爛絢麗的「織金彩瓷」。因為這種彩繪技法源於廣州,故名「廣彩」。
乾隆廣彩剃鬚盤

乾隆廣彩剃鬚盤

現代大量生産廣彩,為了配合產量及生產成本,多用「印花」和「貼花」,印花即以軟海綿圖章印上圖案線條,再以人手填色;而貼花則是以印花紙將圖案轉印在瓷器上,但效果當然不能與手繪相比了。 圖:作者提供(頂圖為光緒廣彩餐具)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