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故宮博物院所收藏的洋彩瓷器,大都器型華麗新穎、工藝複雜,珍妙奇巧;例如如鏤空瓶、金釉碗、轉心瓶、交泰瓶、五子瓶、御製詩文瓶、錦上添花尊、鹿頭尊、各式文房用具、法器、佛像等等,可謂應有盡有,琳琅滿目,極盡繁縟奢華之能事。
「錦上添花」,實則為「軋道花」,乃乾隆時代的洋彩新品種。按《乾隆十年各作成做活計檔》載:「乾隆十年十二月一日,太監胡世傑呈覽,將江西唐英燒造的洋彩錦上添花尊瓶等2000件,上色瓷5264件,次色黃瓷2321件,奉旨將洋彩錦上添花尊瓶2000件內廷留下,其餘著送圓明園交劉滄洲。欽此。」而乾隆時代的洋彩瓷,又作興以御詩配畫作題材,乾隆一生作詩四萬多首,不愁沒詩配瓷。 乾隆對洋彩情有獨鍾,按清宮檔案載:「乾隆六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交六十二件洋彩瓷,傳旨著配乾清宮瓷胎琺瑯器皿內,欽此」;又「十二月二十七日交瓷胎畫琺瑯二十五件,傳旨俱送往圓明園」;「乾隆七年八月十二日,太監高玉等交來洋彩瓷器三十七件」。此三十七件洋彩瓷,乾隆著人「配匣入乾清宮頭等」。但同一天交來的磁胎畫琺瑯器十件,按我們今天的標準,應比洋彩更名貴,但卻只能「入乾清宮次等」。僅乾隆七年,便共有239件洋彩瓷器入乾清宮琺瑯器皿冊內。難怪今天拍場上所見乾隆重器,都以洋彩為主。 按清檔載,乾隆五十年,宮裡進各種洋彩瓷350件,立即分配到清漪圓、淳化軒、御蘭芬、乾清宮、甯壽宮、圓明園、養心殿、敬事房。由此看出,在乾隆時期,洋彩瓷已經成為宮內的主要陳設瓷了。 筆者前在《琺瑯彩洋彩和粉彩》一文談及台北故宮登記館藏品名時,因循乾隆時期的造册原則,同一件藏品登記既是磁胎琺瑯彩,同時也是洋彩。間接確定「洋彩 = 琺瑯彩」是無誤的。 而「粉彩」一詞,按台灣故宮廖寶秀女士證實,乃源於1935年故宮文物赴英倫展覽,當時負責人把清室善後委員會所編的《點查報告》上原登記為「磁胎洋彩」的九件瓷器,在展覽圖冊上擅改為「粉彩」。自此以訛傳訛,「洋彩」遂變作「粉彩」了。 圖:作者提供(頂圖為乾隆金釉琺瑯彩御用碗)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