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州窯是我國古代北方最大的一個民窯體系,也是著名的民間窯口,窯址在河北邯鄲磁縣的觀台鎮與彭城鎮一帶。受磁州窯的影響,河南鶴壁集窯,修武當陽峪窯,禹縣的扒村窯,登封曲河窯,山西介休窯,霍縣窯,山東淄博窯,江西吉安吉州窯,福建泉州,四川廣元等,都大量燒造風格相近似的瓷器,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磁州窯體系。
磁州窯系的釉色有白釉、黑釉、醬釉、綠釉等,但主要為採用黑白對比的方法,其中以劃花、剔花、刻花及珍珠地最為盛行,其中又以磁州窯黑釉剔花和登封窯白釉剔刻花最為瓷友讚嘆。
登封窯亦是磁州窯系窯口,1961年發現遺址,該窯始於晚唐,盛於北宋,沒於元明。古窯位於今河南鄭州登封告成鎮曲河村,故又稱曲河窯。遺址中發現有白釉、綠釉、白釉褐彩、白釉珍珠地、白釉刻花、白釉黑花、三彩、黃釉、青釉等品種,造型有碗、盤、壺、罐、碟、盒、杯、盂、枕等,當時是屬於規模較大的窯口。
登封窯的剔花、刻花瓷器被認為是同類瓷器之首。登封窯選用的瓷土土質屬於「二次黏土」,所謂二次黏土,就是原礦經過風化以後,和地面有機物進行結合形成的黏土,所以它成分比較複雜,含鐵量比較高,燒成素胎比較粗疏,呈灰褐色,含有較多雜質;因此必須在胎體外加施一層白色化妝工,才作進一步加工。登封窯的剔花有兩種不同裝飾,一為白釉,一為白、褐二者相間,前者為先剔刻紋飾後才上化妝土及釉;後者為先施化妝土,然後剔刻使露出底胎,形成白褐色對比的效果。製作工序的先後不同,便產生兩種不同的裝飾效果。其中又以有浮雕效果的剔刻花瓷器,屬於當時最高技巧的高檔瓷器。
這類剔刻花所運用的是深浮雕技術,先使用刀具,劃出紋飾的規範,然後像刻印章一樣,用切刀或衝刀,將不要的地子除去,因為刻軟泥不比刻硬石,所以其刀法表現流暢細膩,生動自然,處理複雜紋飾,得心應手,尤其以側刀切入的刻法,更見活潑。這類浮雕效果的剔刻花瓷器,以登封窯生產的時間較長,產品種類亦較多;同期的耀州窯、當陽峪窯、前莊窯、磁州窯等的傳世品亦有見之,但不及登封窯精緻。這種深層剔刻技巧的 發展,有學者認為可能源於模仿漆器的「剔犀」,或把唐代金銀器的「塹刻」技術,應用到瓷器製作上。這種登封窯「深剔刻花白釉」瓷品,和磁州窯的另一名品「黑釉淺剔花」瓷器分庭抗禮,各自精采。
圖:作者提供(頂圖為河南登封陶瓷博物館藏白釉菊花紋梨形壺)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