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生活

匣燒和覆燒

2018.01.13 22:00 生活 黃艾

匣燒就是把瓷器放在陶土做的匣缽內,然後才入窰燒製;主要目的就是把器皿和窰內空間隔開,不受因用柴火燒窰而引致的煙塵飛灰沾黏;保持瓷器的完整及完美,提高成品率。匣缽都是陶土做的,大的放瓶罐尊等,小的放杯碗之類;一般匣壁的厚度約在半吋至一吋之間,厚壁的目的在為保證強度,不使在燒製過程中塌匣、裂匣而引致塌窰。

匣燒裝窰情况

匣燒裝窰情况

比較通行而對品質有保障的匣燒方法叫「單燒」,就是一個匣缽只放一件器皿的燒法,這種燒法的優點是,除了接觸匣底層墊片的器皿底足一圈無釉以外,通體有釉。單燒的裝窯方法,是把裝了器皿的匣缽叠起來,上面匣缽底就是做下面匣缽的蓋,但匣缽叠起來不能過高,否則未燒即塌。以碗做例,一般只能叠十多二十個匣缽而已,因為空間不能盡用,若燒製普通瓷品,間接成本便相應高了,所以單燒一般都用於精細瓷器,例如官窰瓷器。
單燒匣缽和裝匣透視

單燒匣缽和裝匣透視

民用的低檔碗、盤等,為着就要降低燒製成本,但又要用匣缽燒來保証成品率,遂將多件器皿共用一個匣缽,這樣就能節省大量窯內空間。因為燒製瓷器過程中,釉藥熔融流淌,冷卻後燒結,就是說如果把多件上了釉的碗叠在一起燒,燒好後會上碗會粘住下碗。 為着防止粘連,通常是把碗內部的釉刮掉一圈,大小和底足一樣,再把另一個底足無釉的碗放上去。碗和碗之間只有澀胎接觸,就不會粘結了,這種叫「澀圈叠燒」。澀圈燒的碗省是省了,但碗內有缺釉的部分,極不美觀,今天瓷友亦只把澀圈燒的碗、盤等作標本多於觀賞、實用。
澀圈叠燒成品和裝匣透視

澀圈叠燒成品和裝匣透視

「覆燒」是把碗倒扣著燒的方法,覆燒最具代表性的是宋代定窯。把碗扣在一個和碗口一樣大的粘土圈上,叫支圈。在支圈邊沿上再擱上一個支圈,再扣一個碗,週而覆始,擱滿匣缽才燒製。覆燒的碗、盤只有口沿無釉露澀胎,叫芒口,宋代用家都用金屬鑲了芒口才使用,極之不雅。陸游《老學菴筆記》載::「故都時,定器不入禁中,惟用汝器,以定器有芒也」。當時連宋代皇室亦因芒口不堪使用而棄用此名瓷。
覆燒支圈和覆燒裝匣透視

覆燒支圈和覆燒裝匣透視

其實當日民間還有用「對燒」,就是兩個碗對扣在一起燒,燒出來兩隻碗都是芒口。還有把碗放在盤子上面燒,謂之「套燒」,燒成的盤子中間缺釉。 現代燒窯,已不用柴,差不多全面用氣窰了,氣窰沒有煙塵飛灰,自然用不著匣缽,瓷器直接擺放在窰板上便成,的確省事多了!
現代氣窰裝窰示範

現代氣窰裝窰示範

圖:作者提供(頂圖為大英博物館藏金扣定窯白釉碗,上刻乾隆御詩)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