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的瓷器紋飾裡的「荷塘鴛鴦」圖,行話叫「滿池嬌」,瓷友認為這個嬌嬈雅緻的名稱是約定俗成。 實則「滿池嬌」這種包含恬和、喜樂、愛情、家庭、團圓等蘊意的紋樣,自宋代起已被廣泛應用在各式各樣的工藝中,例如緙絲、織染、刺繡、瓷器、玉器、金銀器等。迄元代則甚至應用在宮廷服裝之上;是元代中期以後刺繡中的一個常見題材,鴿子洞窖藏出土的元代織物是實例之一。
其實「滿池嬌」圖案源於「春水」圖案,「春水」的基本圖式是水與水生植物與水禽,以水波、茨菇、蓮葉,蓮蓬、蓮花、蜻蜓,天鵝之類組成。南宋吳自牧撰的《夢梁錄》卷十三《夜市》條中就有記載當時臨安夜市夏秋售賣物品中就有「挑紗荷花滿池嬌背心」此物。 元代畫家柯九思(1290~1343)《宮詞十五首》:「觀蓮太液泛蘭橈,翡翠鴛鴦戲碧苕;說與小娃牢記取,御衫繡作滿池嬌」。柯氏自注云:『天曆間,御衣多為池塘小景,名曰「滿池嬌」。天曆乃元文宗圖帖睦爾(1328-1331) 的年號,至此「滿池嬌」就是「池塘小景」便塵埃落定了。 「滿池嬌」是元代貴族階層專用紋飾,平民百姓禁用。元《可閑老人集》卷二載:「鴛鴦鸂鶒滿池嬌,彩繡金茸日幾條。早晚君王天壽節,要將著御大明朝」。鸂鶒其實也就是鴛鴦,今日玩木器的藏友,常接觸到的「雞翅木」,其實正名應作「鸂鶒木」,因為木紋像鴛鴦羽,故名。至此「滿池嬌 = 池塘小景 = 荷塘鴛鴦」這方程式也成立了。 元青花上的「荷池鴛鴦」紋,是最流行紋飾之一。鴛鴦為愛情的象徵,元青花上的鴛鴦紋都成雙成對出現,並與大片蓮池相配,構圖非常飽滿,繪工追求精細;有的作主題紋飾,有的作輔助紋飾,既有一定的模式,又在定式中追求細部變化。「滿池嬌」乃元青花代表紋飾之一,與人物故事、纏枝蓮花卉,鼎足而三,構成了元青花的主流紋飾。 到明、清時期以迄民國,「滿池嬌」圖案依然流行,不論官窯、民窯,大量燒造,瓷友今日仍可縱情欣賞。 原圖:作者提供(頂圖為瓷器上的滿池嬌紋飾)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