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傳世的珍貴瓷器,全部流自清宮,乾隆皇帝曾親自選宮內所藏他最喜愛的數十件極品瓷器,命人彩繪圖冊,並製御詩,輯錄在《珍陶萃美》、《精陶韞古》、《燔功彰色》、《埏埴流光》四本圖冊中。這些圖冊,今日都保存在台北故宮博物院,我們今日查冊,可按院方編號,分别順序為「故畫3651」、「故畫3652」、「故雜410」及「故雜415」。其中乾隆最鍾愛的是「汝窰」,清宮的所有「汝瓷」器都被收錄其中,其次則為「哥窰」,有四件宋瓷,一件明仿,都是他最鍾愛的;其他宋、明名瓷,則選擇性地入冊。
相傳宋代有章氏兄弟各主窰事,哥者稱「哥窰」,「弟窰」即龍泉,器身皆色青而哥窯多斷紋,曰「百圾碎」。「百圾碎」者,瓷器開片冰裂紋中細碎繁密者。後來瓷器凡有細碎開片者,皆沿用此名稱。「哥窰」中以「青色、百圾碎、鐵足」為貴。所謂「鐵足」,即是燒成之器皿,器足皆露紫黒色坯胎。 雖然古籍記載「哥窰」的有很多,例如元代的《至正直記》;明代的《格古要論》、《遵生八箋》、《浙江通志》;以及清代的《博物要覽》。但真正的「哥窰」窰址尚未發現,而傳世的「哥窰」經典器,大多源自清宮舊藏,但清宮「哥窰」器的特徵,又不完全與文獻記載的「哥窰」特徵相符,反而與「南宋官窰」有相當程度的類似,這是困擾陶瓷界的一個懸疑而又奇怪的問題。 1996年9月,在杭州老虎洞發現一處窰址,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於1998年至1999年間進行了大規模發掘;獲取大量器物殘件、瓷片和窰具。有專家學者認為,宋代地層中的遺物,應為文獻所指的「修內司官窰」,而元代地層中的遺物才是「傳世哥窰」;所以「哥窰」實質是南宋滅亡後元代仿「官窰」的產品。老虎洞即是元代《至正直記》所述的「哥哥洞窰」。「哥窰」不定宋代的,是元代的產物。文獻關於「哥窯」的記述,是以訛傳訛。為此我特地詳細比較過台北故宮博物院所藏的多件「官窰」器和「哥窰」器,發現似乎除「哥窰」的開片有明顯的「金絲鐵線」而官窰無以外,其他表徵,似乎沒有顯著的不同。那麼如果「哥窰」是元仿南宋「官窰」,在成器出窰後,以灰塗開片,化成「金絲鐵線」,作為改變外觀細節,增加觀賞價值,而保持原有的一貫品質,這一個假設,是不是可以接受呢? 圖:作者提供(頂圖為哥窰葵口盤)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