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生活

元青花成形工藝再說

2022.02.12 23:00 生活 黃艾

話說1980東風瓷廠仿製景德鎮陶瓷館館藏之元青花纏枝牡丹紋梅瓶,是採用拉坯成形的生產方式,成品的造型、釉料與繪畫都與正品非常酷似。此器當時定價人民幣3,800元,被日本客人買走了。這是全國第一隻仿製的元青花瓷器。

當時景德鎮陶瓷館仝人,不要說元青花是用模製還是拉坯了,連元青花是什麼?也是參考日本人送的《元の染付》一書、加上研究館藏的牡丹紋梅瓶、甚至觀摩1980年在高安出土的元青花瓷器得知而已。所以80年以後十多年來仿製元青花都用拉坯工藝完成。到了1999年,景德鎮陶瓷館成立自己的工作室開始燒製元青花,才開始使用模印坯及接胎成形工藝。

玉壺春瓶各部份母模

那為什麼景德鎮陶瓷館突然會在混沌中頓悟到元青花是用模製的呢?我本來以為這是先輩瓷人學友十多年孜孜不息的研究成果,所以在我對「元青花模製成形說」產生了懷疑以後,遂在中、外網頁上搜索有關元青花成形的田野考察報告和學術研究文章,然而末果。但卻在無意中讀到當日景德鎮陶瓷館的仿製團隊成員饒克勤先生回憶模印仿元青花的往事。他說當日隨著見識增加,愈發覺得仿製的元青花沒有元代的味道。他是如此說的:「元青花無論瓶、盤、碗、罐,都很有一種飽滿大氣的感覺,非要做出這種感覺才行。後來有個老師傅跟我們說,原來的瓷器都是印坯的方法印的,先把造型做好,然後翻成模子。」

「陰模」接胎玉壼春 - 脫模後黏上圈足(左)底腹接合(中)頸腹接合(右)

我原以為「元青花是模印成形」這個結論,是經過實地考察,把有代表性的博物館館藏元青花殘片和成器,排比研究,證實模印是元青花主要的成形工藝,是嚴肅的學術課題。但孰不知卻原來是老師傅的個人藝術表達的手法和技巧。如此事屬實,這是「技術」而非「學術」了。是老師傅的經驗觀察判斷與及仿製效果的技術演繹。扯上元代青花瓷全是模製此事,是片面而未經證實的說法。

此說的來源是景德鎮陶瓷館仿製工作室,並不代表全國藏有元青花博物館的立場。雖然今日景德鎮的仿元青花作坊都跟風應用模製工藝了,但絕不代表這是元代時期景德鎮的唯一生產工藝。這只是由景德鎮陶瓷館提倡而被景德鎮仿製元青花作坊普遍接受的生產方法。我認為此說發軔於景德鎮,流傳於景德鎮,再流傳至外省,以訛傳訛,瀰漫全國,遂引起甚多爭議。

「陰模」製大罐過程自左至右 - 鋪泥、壓模、脫模、接底、接胎、修坯。

如果這個「老師傅說」是「元青花模印成形說」的根由的話,我認為此說以偏概全,不能作準;一家之言,不能盡信;更何況此說沒有實據,與嚴謹的學術要求尚有相當距離,此說當然亦不能成立了。所以我保留我在《元青花成形工藝淺說》闡明的立場,不同意元青花全是只用模具製作,除非有完整的理性分析和實物佐證。

當日饒克勤先生覺得仿出來的元青花沒有大氣的感覺,這不難理解,就是風格不似元代瓷器的粗獷。若要準確複印元代瓷器豪邁風格的外形,最簡單而不用摸索的方法,就是以原器及原尺寸為藍本先製作器皿模型,也就是「母模」,再按母模翻製「陰模」。為了易於脫模,所以全器分部份製作。「陰模」的工作面是在內凹面上 ,用泥壓於其上,形成器物的外觀,故稱「陰模」。俟乾後脫模,再分段黏接成形,便可得與原器一模一樣的坯胎了。

「陽模」製圓器 - 以泥覆在模上拍打成,脫模修坯成器形。

原圖:作者提供(頂圖為景德鎮陶瓷館藏元青花纏枝牡丹紋梅瓶兩面之接胎痕近鏡)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