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生活

漿胎淺析

2020.08.01 23:00 生活 黃艾

所謂漿胎 (Jiang Tai) 瓷, 亦稱「煨瓷」,幾乎所有有關陶瓷的文字、網頁都解釋為:「漿胎陶瓷選擇細緻的瓷粉,加水澄清,融成泥漿而製成。色如米漿,質輕而薄」。而《陶雅》亦云:「漿胎者,煨瓷也,漿胎所開之片為細片,仿哥所開之片為粗片」。

陶瓷先輩耿寶昌先生的《明清瓷器鑒定》和馮先銘先生的《中國古陶瓷圖典》均有介紹漿胎瓷,但仍缺詳細的解釋和分折。景德鎮學院 《中國陶瓷》2018年第7期的《清代外銷漿胎瓷器窯址調查與製瓷工藝初探》的總結則表達得略為清晰:「研究結果表明:清代外銷漿胎瓷胎薄,質輕,乾澀;釉面常有細小開片,釉色微黃;裝飾主要以青花為主,發色豔麗;燒造區域集中位於景德鎮戴家弄和中華南路一帶,主要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時期燒造,應是採用瓷土精淘後極細部分製作。 」

乾隆漿胎青花印盒二款

而就是因為質輕,乾澀、而胎體又疏,所以瓷胎吸水率相對較瓷胎強,比較適宜配合鈷料入骨的釉下青花,達到省料、省工的量產外銷目的。所以這又解釋到為什麼傳世漿胎瓷以青花為主。

大眾瓷友對漿胎的認知,是瓷土淘洗後的細泥漿製成的胎體,成器色泛黃,胎薄、體輕、質鬆、音啞、釉有細小開片等特點。但實際上傳世品卻少見有薄胎漿胎瓷。博物館長馬未都先生則認為漿胎瓷只在康、雍、乾三朝才有燒製,而事實上,傳世品清楚顯示自明代迄民國,歷朝皆有燒造。除青花外,漿胎仿定白釉亦是重要品種。

清代漿胎青花花瓶高30-32cm

亦有瓷友望文生義,理解漿胎瓷的胎體,是以注漿或灌漿工藝而成,而且不能燒造大器。但從清代傳世品觀摩,達 30cm 以上的瓶、尊類亦屢見不鮮。而傳世漿胎瓷器皿上,均不見有以漿注範乾後成型脫範的範線;而在寬口矮身、直口直身等器皿上亦未見有灌漿脫模的斜向底足。而且灌漿量產薄胎工藝,在清末始傳入我國,明代及清早期,景德鎮尚未採用灌漿工藝製瓷。

雍正、乾隆年間漿胎仿定水丞 (左) 印盒 (中) 太白尊 (右)

許之衡的《飲流齋說瓷》之〈說胎釉第三〉有云:「欲識瓷之美惡,必先辨胎。胎有數種:有瓷胎、有漿胎、有缸胎、有石胎、有鐵胎。瓷胎者,輾石為粉,研之使細,以成胚胎者也。凡普通之瓷器均屬之。漿胎者,擷瓷粉之精液,澄之使清,融成泥漿,以成胚胎。凡極輕而薄之器屬之。缸胎亦名瓦胎,謂胎質粗如瓦器也。凡凝重粗厚之器屬之。石胎非真石也,質凝重而堅,略似大理石琢成之器物焉。康熙有石胎三彩是已。鐵胎非真鐵也,瓷質近黑,有如鐵色,其胎之厚薄輕重,亦不一致也」。

十九世紀漿胎青花鼻煙壺三款

就許之衡解釋的幾種不同質感的瓷胎,一般瓷器的「瓷胎」是「輾石為粉,研之使細」。而「漿胎」則是「擷瓷粉之精液,澄之使清,融成泥漿」。我個人的理解為「瓷胎」「漿胎」的共同點為「粉」。在未成泥坯子之前,二者皆是通過「澄」、「漿」、「泥」三個階段。質感不同,可以理解為配方不同。簡單的說,以瓷石為主要成份者是「瓷胎」,而以泥土為主的就是「漿胎」,也就是「軟坯瓷」。

十九世紀漿胎青花罐兩款

軟坯瓷在西方叫做「軟瓷」 (Soft-paste),是以長石 (Fledspar) 為主要成分。上文說過傳世漿胎瓷少見薄胎,其實就只是因為胎質相對較稀鬆,如太薄就難以成型。由於胎質鬆,瓷胎燒製時的收縮率在7%以上,和釉的收縮率反差較大,而因為應用長石為主要成分,正如我在《談開片工藝》一文也和瓷友談過,因為長石含有較高的鉀 (K2O) 和鈉 (Na2O),二者的的膨脹系數較高,所以漿胎燒成瓷面必然開片,遂成為漿胎瓷的一個顯著表徵。正因為由於釉面開片,以及微黃的器表,所以漿胎瓷又有一個形象化的別稱:「煨瓷」。

- 明早期 (左) 及 雍正 (右) 漿胎青花小罐

讀過筆者《閒話骨瓷》一文的瓷友,大概仍有印象以動物骨灰、長石及高嶺土製成瓷泥, 以灌漿方式成形的骨瓷 (Bone China) ,也是軟性瓷;是1748年 (乾隆三年) 才在英國史篤城 (Stoke-on-Trent) 發孕的,這工藝技術到晚清才傳入我國醴陵、唐山、鄱陽等地。所以不可能在明代或清早期便在陶瓷生產上應用到這工藝。至於沒加骨粉的非灌漿軟性瓷,西方迄今仍在使用的配方,為高嶺土、石英、長石、霞石 (Nepheline syenite) 等,這成份和成器的質感,相對接近我們的「漿胎」了。

康字 (左) 及光緒 (右) 漿胎青花印盒

原圖:作者提供(頂圖為康熙漿胎青花蓋碗)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