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生活

陸羽時代的陶瓷茶器

2020.04.04 22:30 生活 黃艾

茶聖陸羽 (733-804),字鴻漸,唐代複州竟陵即今湖北天門市人,著有《茶經》。全書三卷,含〈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飲〉、〈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圖〉共十節;迄今仍為嗜茶者奉為圭臬。

陸羽作的《茶經》卷上〈一之源〉

但唐代與現代飲茶方式,大相逕庭。唐代有「煎茶」、「庵茶」、「煮茶」等。相應的備茶方式、器皿與茶具,今人已棄用了。雖然宋代的「點茶」,今天日本還基本保留,而明、清的「泡茶」,則接近今人飲茶習慣。

唐代的《宮樂圖》

唐代中葉盛行煎茶。陸羽在《茶經》中亦主張煎飲法,煎茶用的茶是茶餅,須經炙、碾、羅三道工序。先將茶餅烘乾,謂之「炙茶」,至冷碎之,碾成茶末,再以羅篩之成細末再烹煮。

唐代長沙窯茶釜二款

當時尚有「庵茶」、「煮茶」。所謂「庵茶」大致上是碾碎茶葉,放入容器之內,灌上沸水,浸泡飲用;唐代庵茶不僅在民間流傳,在宮廷中也流行。台北故宮藏晚唐的《宮樂圖》,就描繪了宮廷飲用庵茶的場景,仕女用長柄茶杓,將茶湯從茶釜盛出,舀入茶盞飲用。

唐代瓷茶爐三款

唐代另一種飲茶法是唐以前就盛行的「煮茶法」,把蔥、薑、棗、橘皮、薄荷等物與茶同煮,唯陸羽卻認為這種方法所煮出的茶「斯溝渠間棄水耳」,非常難飲。 

唐代白釉執壺三款

由於當時茶已成為國人的日常飲料,更加講究飲茶情趣,因此,茶具不僅是飲茶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器具,除實用性外,又具觀賞價值。有識者云,我國茶文化的孕育,與茶具之從實用器皿蛻變為藝術陶瓷的發展,應自唐代始。

唐代茶罐三款

盛唐時,不僅茶具門類齊全,因茶擇器。有關唐代茶器、茶具,陸羽在《茶經•四之器》中開列的廿四種廿八件, 包括生火用具、煎茶用具、炙茶和碾茶用具、貯水、盛茶和清洗用具、茶器貯存用具等。材質有金、銀、銅、竹、木、紙、鳥羽、貝殼、陶瓷等。

唐代茶碾

廿八件裡包含煮水和輔助工具有生火的「風爐」、盛灰的「灰承」、盛炭的「莒」、碎炭的「炭槌」、取炭「火夾」、燒水鍋的「鰒」、放鰒用的「交床」。備茶的器具有烘茶時夾茶餅的「夾,包茶葉的「紙囊」,碾茶成末的「碾」,掃茶末的「拂末」,篩茶末的「羅」,放茶末的「盒」。又有盛水的「水方」、濾水的「濾水囊」、舀水的「瓢」、盛熱水的「熟盂」、攪動茶湯的「竹筷」,取茶葉的「則」。至於其他飲茶用具,有盛鹽的「鹺簋」、取鹽的「揭」、飲茶的「碗」。潔具則有洗茶具的「劄」、盛放髒水的「滌方」、盛放茶滓的「方渣」、擦茶具的「巾」。茶器收納工具有放茶碗的「畚」,收納器具的「具列」和「都籃」。

唐茶盞茶托三款

唯當時陸羽設計的茶器中,並無盞托。據唐人李匡義《資暇集》載,盞托乃唐德宗建中年間,成都府尹崔寧之女創造。因茶湯燙手,遂以小碟承茶盞,是為盞托。

唐代茶碗三款

今日的傳世品,還發現大量當時的爐、鰒、盂、揭、碗、滌方、方渣、盞、碾等原形,與及後世代用品的缽、執壺、水注、瓶、罐、釜、勺等等。雖然大部份已不能用作實用器了,但作為標本,亦一樂也!

唐代茶勺、茶則、茶銚

原圖:作者提供(頂圖為唐代茶碾、茶爐、茶釜及盞托)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