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乾隆時期官瓷修復》文中談到清宮陶瓷器修繕工藝理包括修補、修復、修改三類;清宮《活計檔》有載之相關工藝和方法有下述各項。
「乾隆四十二年十月初十日,員外郎四德、五德來說,太監厄勒里交白磁葵瓣撇口碗一件,白磁梅花式小碟二件。傳旨:將小碟二件各鑲銅口,其撇口碗刷洗呈覽,欽此」。意思就是把器物洗乾淨,口沿鑲銅扣。
定窯白磁梅花式小碟二件
「乾隆三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庫掌四德等來說,太監胡世傑交均釉花瓤一件,木座、贏台、三等、口邊破一塊。傳旨:着好手匠役按口破初周圍箚去,里外油去凈呈覽,欽此」。又「乾隆五十五年十月二十四日,郎中五德、員外郎大達色、庫掌福海、催長舒興來說,太監鄂魯里交青花白地磁奔巴壺一把。傳旨:將傷折處粘好,壺嘴邊上磕缺處磨齊呈覽,欽此」。又「十一年四月十四日太監胡世傑交來定磁枕一件。傳旨:將枕底磨平。欽此」。
台北故宮藏之北宋汝窯紙搥瓶
例如上圖所示台北故宮藏之北宋汝窯紙搥瓶,館方展覽說明云經對照考古資料,此乃河南清涼寺紅胎汝窯類型,瓶口原來應該是盤口,由於口沿破損,被磨平至頸部。現殘留有天青色彩料的修補痕跡。
對缺釉的器物進行磨平拋光,是當時最普遍的法,例如「乾隆二十六年三月十九日,郎中白世秀來說,太監胡世傑交青花白地雙環耳瓶一件。傳旨:將此瓶缺釉處磨好,欽此」。又「乾隆四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員外郎四德、庫掌五德來說,太監如意交銅鑲口底足霽紅碗一件,木座;青綠雙環瓶一件,木座。傳旨:俱交蘇州將碗所鑲口裏邊照外邊窄口一樣另鑲,其青綠瓶工顏色磨平上亮送來,欽此」。
北京故宮藏官窯青釉方花盆 (器口鑲銅)
以北京故宮藏之南宋官窯方花盆做例,器底透水孔為後鑽,邊緣露胎處有打磨痕跡,口沿又鑲嵌鍍金銅口。可知該器原本並不是花盆,底部亦無孔。是將器皿改變功能的例證。
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藏宋汝窯天青釉水仙盆
「乾隆三十二年正月初八日,催長四德、筆帖式五德來說,太監胡世傑交汝窯貓食盆一件,欲鑲金口持進,交太監胡世傑呈覽廠。奉旨:著鑲薄些,銅扣燒古,欽此」。所謂「汝窯貓食盆」即為汝窯水仙盆,以現藏於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之北宋汝窯天青釉水仙盆為例,因為口部有一點殘缺,遂整體性地進行了微量打磨,所以口沿較現藏台北故宮的水仙盆矮少許,而又於口緣部包鑲了銅扣。
北京故宫藏南宋哥窑青釉雙魚耳爐
將已損的瓷器殘片粘接歸位,是陶瓷修補中最常見、最簡便的方法,最易操作,需時又短。清宮修瓷亦不例外。「乾隆十三年五十五日,催總六達子來說,太監胡世傑交哥窯三足爐一件,隨玉頂、木座、蓋。傳旨:着送上京去往細緻裡結實粘補,如若再不好,斷不輕恕,欽此」。又「乾隆四十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員外郎四德、庫掌五德來說,太監如意交哥窯雙耳爐一件,隨玉頂、刻字填金、紫檀木蓋座、爐耳磕破一處、壽安宮撤下。傳旨:着發往蘇州交舒文將爐耳磕處粘好送來,不要顯露粘縫,欽此」。
北京故宮藏哥窯青灰釉膽瓶
清宮修繕瓷器,又有所謂「蠟補」,乾隆年間的《活計檔》有「補蠟」條:「乾隆六年六月初三日,司庫劉山久、白世秀來說,太監高玉等交哥窯膽瓶一件,足破。傳旨:將破足補蠟,欽此」。又「乾隆十年初八日,司庫白世秀來說,奏事太監王常貴交萬窯五彩碗十件,內三件口毛、一件補蠟,官窯筆洗一件,口有蠟補」。「乾隆二十一年十八日員外郎白世秀、金輝來說,太監胡世傑交汝釉洗一件,隨漆座。傳旨:着補蠟,欽此」。其實所謂「蠟補」,即是用蠟膠粘接而已。其法用蠟膠混入顏料黏補器物。蠟膠熔點較低,可遇熱隨意塑形,冷卻後固化,方便操作且易於拆除。唯耐久性較低而已。《清代匠作則例》卷六有談到蠟膠配方:「蠟鑲嵌每塊用黃蠟三分、松香一分五厘、香油一分五厘、黑炭四錢二分」;這就很易理解了。
北京故宮藏汝窯天青釉洗顯示金繕修之局部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之汝窯天青釉洗,其口部有多處缺損,而補損缺處不用傳統的蠟補或粘補,而是填以黃金。這種工藝,日人稱之為「金繕い」(Kintsukuroi) 即是以金修復之意;又稱為「金継ぎ」(Kintsugi),即是用金併合之意。其法用生漆及糯米糊調成黏合劑,以漆填充空隙或缺陷,乾後再加上金或銀,再以瑪瑙石或蠶絲作拋光處理。筆者從前在拙文《破爛的藝術》談過「金繕い」藝術,此處不贅了。但明顯當日乾隆的金繕,似乎不夠細緻。
台北故宮藏宋鈞窯葡萄紫花盆
「乾隆三十三年五月初五日,催長四德、筆帖式富呢呀漢來說,太監胡世傑交廠官釉魚缸一件,有透璺。傳旨:著在缸內釘鋸子,欽此」。由此可知清宮修補,也應用到鋦瓷工藝。筆者從前在拙文《從打爛沙盤紋到璺説到鋦瓷》中提到:「鋦瓷工藝要先以用糯米混細灶灰搗成黏劑,塗抹於裂痕處,以繩索固定瓷器陰乾,再用金剛鑽在裂縫兩側拉出鑽點,再以手拉鑽鑽出鋦孔,孔內塗上黏劑,再將事先剪好、打磨好、已退好火,看來好像釘書機碼釘的鋦釘橫跨裂縫,錘緊後用破瓷磨粉或石灰加蛋清調成膘膠,填入鋦釘縫隙,始大功告成。工具很簡單,但是工序卻很複雜;鋦後之器皿,不滲不漏。」
北京故宮藏海水龍紋天字罐及後配蓋
乾隆九年七月,唐英上奏曰:「乾隆九年六月十九日,養心殿造辦處發到缺釉成窯天字蓋罐一件,並傳奉補好送來,如補不得不必補,仍舊送來,欽此」。又「奴才伏查,發到天字蓋罐系屬成窯,迄今年,以火氣銷退,若將缺釉之處補色,必須入爐復火,恐爐火攻逼,於舊窯質地不相宜,是以不敢冒昧補釉。謹齎至窯廠仿照原罐肄式、大小造成三對,恭折送京,並奉發原罐一併齎進」。御窯廠為天字罐配蓋一事,筆者在拙文《瓷器配蓋考》已考證過,此處不贅了。
北京故宮藏宋汝窯天青釉三足御題樽承盤
圖:作者提供(頂圖為蘇富比拍品北宋定窯劃花八棱鑲銅口大盌)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