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生活

天子南庫的行碗

2018.01.06 22:00 生活 黃艾

乾隆二十二年(1757),乾隆宣布撤銷寧波、泉州、松江三個海關,只留下廣州海關允許西方人貿易;廣州遂成為唯一的官府外貿港口。廣州「十三行」亦成為清帝國唯一合法的外貿特區;中國與世界的貿易全部聚集於此,直至鴉片戰爭為止。道光二十二年 (1842) 南京條約中除廣州外加開了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的「五口通商」, 是八十多年後的事了。 來自各國的船隊,每年五、六月間泊靠廣州港,帶來外國的貨品,在卸貨交易後,又帶著中國的絲綢、瓷器、茶葉等,於九、十月間乘季候風回航。當時瓷器為最大宗的外銷商品,當然亦統一交由官府特許經營的「十三行」處理。所謂「十三行」,只是統稱,紀綠上只有嘉慶十八年 (1813) 和道光十七年(1837) 兩年是十三家洋行,在歷史上數目最高是乾隆二十二年 (1757) 時,共有二十六家。

十三行全景油畫

十三行全景油畫

在乾隆二十二年 (1757) 以前,洋船一年到粵只有二十七艘,稅銀僅五十二萬両。迄乾隆五十五年 (1790),抵華洋船增至八十三艘,稅銀達一百一十萬両。到鴉片戰爭之前,洋船更多達年二百艘,年稅銀近一百八十萬両,是廣東地方財政收入的60%,佔清政府關稅總收入40%。十三行年上繳稅銀逾百萬両,而清室每年開銷,不過約在白銀六十萬両左右。廣州就是因為有十三行,故有「天子南庫」之稱。
英國歷史信託基金會藏

英國歷史信託基金會藏

當時是荷蘭東印度公司最先直接與廣州洋行訂貨,廣州商人用景德鎮的白素瓷胎,在廣州僱人彩繪後燒製為成品,謂之「廣彩」瓷。當時廣州河南三江交匯處的洲頭咀碼頭,就設有名為「公和興倉」的大倉庫,以便儲存大量從景德鎮運來的瓷胎。而當時在廣州河南,就有不少附屬於洋行的瓷器彩繪作坊。這也是為什麼廣彩又有「河南彩」之稱的原故。
大英博物館藏潘趣碗 - 正面看到英國國旗

大英博物館藏潘趣碗 - 正面看到英國國旗

十三行外銷瓷器,種類繁多,但乾隆中、晚期到十九世紀初,最重要的外銷瓷器,就是繪有廣州十三行的通景或開光的「潘趣碗」。所謂「潘趣碗」,即英語的 Punch Bowl,其形制雖然與中國碗無異,但因為體形碩大,口徑一般往往達三十多四十公分,國人不會用之作食具;而式樣又不合洋人餐具形制,故西人又不用作食具;但因為容積大,歐洲人訂製用作調「雜飲」( punch) 用,故名。「Punch」港人譯作「賓治」,乃混有酒底的派對軟性飲料,其英文名稱源自印度語panj或梵語panja,解作「五」,意即由五種不同的飲料做成的混合雞尾酒,由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船員自印度引入英國後,旋即風行全歐。所以此碗在歐洲幾乎所有中上家庭必備。
十三行通景大碗近鏡

十三行通景大碗近鏡

這種繪有十三行通景的大碗,外國瓷友稱之為「行碗」(Hong Bowl) 。「行碗」無一例外,都細緻地描繪臨江而立的十三行別墅式的雙層樓,各國洋行左右為鄰,僅以柵欄相隔,其間船舶、貨場、院落、人物等,一一可辨。每間洋行的國籍,都可以從正面懸掛的旗幟辨識;這應該是忠實地反映當時的實景。 乾隆四十九年 (1784),第一艘美國商船「中國皇后號」(Empress of China) 從紐約出發抵達廣州,打開了美、中貿易的大門。當時「中國皇后號」回航時也帶了多件「行碗」回國。「行碗」的生產時期始於1772年,結束於1792年左右。按前人筆記美國商人在1785年購買「行碗」價格為5美元一件。1785年5美元的購買力無考,但按美國200年歷史黄金價格顯示,1792年時黄金為每盎士19.39美元,5美元可購買黄金0.2578盎士;今日金價為每盎士1,283美元,0.2578盎士等如約330美元。放在今日的出口業務生意價格標準,330美元一隻瓷器大碗的出廠價,也絕不算便宜了。難怪「行碗」當時已是重要瓷品,流傳至今,已成為中國外銷瓷的標誌性產品了。
美國皮博迪埃塞克斯博物館藏品

美國皮博迪埃塞克斯博物館藏品

圖:作者提供(頂圖為美國佛州諾頓藝術博物館藏之行碗)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