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先生(假名)是個非常嚴重慢阻肺病(COPD)的患者,他的肺功能(FEV1=30%)只剩餘約正常人三成。數年前他已需要接受長期/家居氧氣治療(Long Term Oxygen Therapy, LTOT),一年前他的病情大大惡化,多次因呼吸衰竭(Type II respiratory failure) 引發二氧化碳過多而神智不清(CO2 Narcosis)。每次入院,張先生都必須接受無創輔助通氣(Noninvasive Ventilation,NIV)幫助呼吸,由於同樣的問題不斷重現,所以醫療團隊最終安排他在家中接受無創輔助通氣。與此同時,他也接受了為期數個月的肺康復(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操練,當然所有可用的藥物早已用盡了。
5%病人縮肺術後死亡
今天張先生如常覆診,不過他是坐著輪椅來!他不是因為受了任何傷患,而是他的活動量已少於五分鐘路程了。他年輕時十分好動活躍,他對於現狀感到十分失落,因此,他非常渴望改善他嚴重的氣喘和提升他的活動量,但我只能如實告訴他,所有治療方法差不多已經用了,除非……能為張先生進行肺移植(Lung Transplantation),那就可以徹底改變現狀。但大家要知道張先生已經七十多歲,進行肺移植的機會不大,尤其在如此缺乏器官捐贈的香港。
在十多年前,曾經有一個熱潮,就是利用外科手術把肺部縮小(Lung Volume Reduction Surgery, LVRS)。手術如何令嚴重慢阻肺病患者的病徵有改善? LVRS手術能把肺部的惡性膨漲(Hyperinflation)減少,改善橫膈膜和胸腔的機械運作(Mechanics),加強氣道彈性回縮(Elastic Recoil Pressure),從而改善呼氣流量(Expiratory Flow Rates) 和提升氣體交換(Gases Exchange)。LVRS的確能使慢阻肺病患者改善運動量、生活質素和延長壽命,只可惜有5%的病人會在手術後90日內死亡,多於一半病人亦會有重大併發症!從現代醫學角度看,這驚人的死亡數字和眾多的併發症是不能接受,所以醫學界現在已經很少替患者再做LVRS了。
活門植支氣管或致氣腔
近年,內窺鏡技術突飛猛進,睿智的醫學專家嘗試將精巧的活門(Endobronchialvalve, EBV)經內窺鏡植入某特選的支氣管,空氣只能由支氣管的末端經活門流向主氣道,最終造成那部分「肺不張」(Atelectasis) 。其醫理與LVRS 手術一樣——縮小肺部體積,而對病人的益處亦相似,但那處理方案可能造成病人出現特別的併發症——氣腔(Pneumothorax)。如要成功,病人肺部的結構必須符合某些特定條件,因此事前精準的電腦掃描檢查是極為重要——預先選定植入活門/ EBV的位置。初步的臨床研究是正面的,但以往累積的數據仍未能夠使它(EBV Implantation)成為標準治療程序。
***為保障個人私隱及達到教育效果,因此文中案例可能由真實及/或虛構病例改編而成***
原圖︰
http://www.drnogrenmemerkezi.com/makaleler/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