較早前,在第44屆(本屆)金像獎獲獎的最佳電影就是《給十九歲的我》,是否實至名歸是各自的取捨,市民亦無從置喙,但對比2017年第35屆金像獎獲獎的最佳電影《十年》的時候,無可置疑,《十年》只是一齣預言式的實驗電影,這齣有五個分段的電影竟然將同屆膾炙人口的另一齣《五個小孩的校長》也打敗了!八年過去了,市民可有反思?
更奇怪是這一齣《給十九歲的我》的製作人即英華女校及張婉婷導演都因為今年二月突然出現的爭拗及指責早已公開退出遴選最佳電影這個項目!
藝術創作無邊界,讓我們平和地回顧這兩套電影背後的冷知識吧!
只用了六百萬圓的製作費,由五個新進的導演迅速完成的電影名為《十年》,即郭臻的《浮瓜》、黃飛鵬的《冬蟬》、周文傑的《方言》、周冠威的《自焚者》、全是描繪在回歸之後的香港在民主、人權及自由的狀況。也許說得上是現代的啟示錄,即 Apocalypse形式的陳述,時間恰恰就是在反國教、佔中、魚蛋暴動及雨傘暴動的前前後後, 也許直接替後來即2019 年的「送中修例」等暴行鳴囉喝道!在八年之後回望, 這究竟是敵方資助及預先計劃好的政治宣傳嗎!假如2017年12月沒有《十年》的獲獎,香港會有硝煙四起認賊作父的一段時間嗎?這也難怪五名新晉導演中已經有兩名逃離香港!
但回顧《給十九歲的我》就迥然不同,因為在西半山的校舍需要重建,校舍亦要暫時進駐深水埗欽州街原來的德貞舊校舍一段時間,當年的校長就找了張婉婷導演計劃拍出一套紀錄,既要拍出一個時代的浮光掠影也希望記錄了她們的少女時代,籌款當然是主軸。主角就是當年的中學生,各有各的故事各有各的成長路,整個拍攝跨越10年涵蓋三十萬小時以上的記錄也無奈地經歷了當時的所有政治事件,包括反國教、佔中及黑暴等歪理。
隨著國安法出現整個社會也看似平靜下來,但變生肘腋,雖然該套電影在較早已經獲得不少獎項,但在正式公映之前竟然有當年的女主角認為沒有顧及他們成人之後的私隱於是反對公開播映。隨之而來是BBC即英國廣播電台的指責,連牛下女車神也反對當年的一段訪問,事件隨即升溫充滿了政治性及對抗性。當透過協商也未能解決之後,為了尊重兩位當年的女主角,英華女校及張婉婷導演取消電影的公映。英華女校亦取消遴選最佳電影,張婉婷導演亦退出選舉。
是福是禍又是誰人可以知曉!但一齣退選的電影竟然拿到最佳電影的獎項的確令人嘖嘖稱奇!
歷史上沒有「如果」兩個字,所有授權都有其客觀性,在法律上實在難以證明誰是誰非!但假如法律如此嚴苛,也許香港的記錄片以後亦只能記錄花草魚蟲!一齣優良的電影不能公映是市民的損失!另一種遺憾是英華女校未能籌足工程費用!
這齣電影亦曾引述一名英華女校的畢業生並以前警務人員的身份評論政治活動!究竟電影的報導及取向是否凌駕於創作自由的確是一個謎!
8 年之後,「19年」與「10年」都只是一齣電影,但市民都可以窺探到政治上的陰謀及部署!
最後,謹向英華女校致敬!
原圖:《十年》Facebook、星島日報
https://std.stheadline.com/realtime/article/1903564/
文章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