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請辭香港大學校長的馬斐森,明年1月離職後,將減薪出任英國愛丁堡大學校長。儘管他自言「世界上只有很少大學可以吸引我離開香港大學,而愛丁堡大學是其中之一」,但資深傳媒人褚簡寧在《南華早報》撰文,直言港大高薪聘請馬斐森並不值得,香港應該招聘本地的人才。
把港大當踏腳石
這篇題為〈香港高薪聘用馬斐森校長並不值得〉(
Vice-chancellor Peter Mathieson does not deserve Hong Kong)的評論指出,最近,馬斐森辭去香港大學校長職位,成為最新辭去高薪厚職的外籍人士。不過,「香港高薪聘請馬斐森並不值得,這是我說的。人人都因他為了愛丁堡大學校長的職位而提早離開香港大學而感到訝異,但這又如何呢?我們的學術自由早在聽聞他這個人之前已經很興旺;也將在他離開之後長久存在。」
褚簡寧引述馬斐森說:「世界上只有很少大學可以吸引我離開香港大學,而愛丁堡大學是其中之一」,換句話說,就是「香港大學不如愛丁堡大學,這樣令他變成了機會主義者。」
褚簡寧指出,2014年,香港大學以高薪從英國布里斯托大學聘請他,而他跳槽了。「我們不禁懷疑,如果他仍然是布里斯托大學醫科暨牙科學院院長,他能否得到愛丁堡大學校長的工作?香港大學的學術地位變成了他的踏腳石。」
不是愛丁堡大學少給了他,而是為甚麼港大給他這麼多?
「馬斐森說他將大幅減薪,但錢不是最重要的,真是高尚。然而,不是愛丁堡大學少給了他,而是為甚麼港大給他這麼多?他每年獲得近600萬港元,是愛丁堡大學的兩倍。如果這樣的高薪似曾相識的話,想想(港鐵前行政總裁)韋達誠吧!」
他指出:「2012年,港鐵以超過700萬港元的年薪,加上幾百萬元的花紅,禮聘韋達誠來營運我們的鐵路,遠遠越過了他當紐約市地鐵系統主管僅300萬港元的年薪!」
「韋達誠自然毫不猶豫跳槽來港,可是,他搞砸了,兩年後,港鐵讓他離開,可是仍然給他相當一年薪水的『分手費』!」褚簡寧指出,類似的情況還出現在西九文化區,我們高薪延攬外籍人士,可是他們不是做不來,就是利用我們作為踏腳石,而我們若非不能產生自己的人才,便是對他們沒有信心。
文章最後指出,馬斐森一度被某些人視為反對港大校委會主席李國章「插手」學術自由的希望,然而,「我敢於對任何人提出可信和沒有政治偏見的證據,在特首梁振英任命李國章為校委會主席前一年多,港大的學術自由已在下降」,不知是否指民粹主義和港獨思想興起,已逐漸容不下獨立思考的意見?
原圖:無綫新聞截圖
https://www.google.com.hk/search?q=hku&biw=1162&bih=898&source=lnms&tbm=isch&sa=X&ved=0ahUKEwiahaf0qYDSAhWDupQKHQWJBiAQ_AUIBygC#imgrc=kLmoavOMA03JEM: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