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博客

甲亢哥的熱潮與爭議 「說好香港故事」不只是口號

2025.04.09 14:22 博客 吳志隆

特區官員從上自下經常都講,香港不單要說好香港故事,更要說好中國故事,但「說好香港故事」不應只是口號。近日美國頂流網紅頻道I Show Speed的博主Darren Jason Watkins Jr(下文稱:Darren),也就是內地媒體暱稱的「甲亢哥」,在內地及香港展開直播之旅。兩相比較,他在內地引發熱潮也讓中國在國際輿論場中有了很好的傳播效果,但在香港卻因秩序混亂而未能有好的旅遊體驗,甚至影響香港的國際形象。

真正的KOL有令人瞬間改變看法的神奇力量,Darren雖然只有20歲,卻是一個在Youtube頻道擁有超過3830萬粉絲,一句話可以影響千萬人的青年意見領袖。他最近的中國之旅成為西方輿論界焦點,每條影片都有數百萬的點擊率,成功改變了萬千外國人對中國的刻板印象,相信將會為中國文旅帶來巨大的回報。但同樣一個國際級KOL到訪香港,展示給世界觀眾的,竟然是一個粉絲瘋狂、秩序混亂的香港。

Darren強調他的中國之行是私人行程,但當中很明顯有公關的細心安排,可以完美地向國際社會講好中國故事,在高鐵上酣暢體驗5G網路的流暢,一去到故宮又會有設計師送上合身的東北大花西裝,每次街頭活動都可偶遇會講英文又熱情,甚至身懷絕技的市民一起精采互動,這些看似隨意的互動,背後都有細心的安排,一切都是為了呈現一個充滿活力、友善而且有高質量生活水平,又歡迎不同旅客的社會。

每一個精采的瞬間,一一巧合地針對西方媒體長期為西方觀眾創造出來的刻板中國印象,譬如整潔的市容,穩定又開放的網絡,移動支付的便捷,充滿歡欣同自信的居民,還有中華美食同中華文化。每一個畫面真實又極具情感穿透力,所有的元素都透過一場直播,為西方觀眾重建一個新的中國印象!難怪有網友說:「他用6小時的直播,就粉碎了西方幾十年反華宣傳的謊言。」

這樣強大的宣傳能量,如果香港加以善用,是否可以令到歐美年輕遊客對香港有新的認識呢?然後吸引他門來香港旅遊,重振香港十分重視的國際旅遊城市的大旗?但可惜,當Darren的團隊親身抵達香港,直播依然吸引了大量觀眾,但輿論的反應彈多過讚,傳播效果相比起內地明顯遜色。

他在香港期間,所體驗的一些傳統文化習俗,譬如打小人、光顧茶餐廳甚至去廟街吃蛇羹等等,項目普通,缺乏香港獨特的新意,甚至出現沒有事先預約,去到要敗興而走。可見一切都沒有細心的安排。更加可惜的是,整個在港的行程出現多個混亂場面,與粉絲的友好互動沒有,但瘋狂粉絲在地鐵跳閘逃票、破壞公共設施的行為卻見諸報端,既沒有表現出香港旅遊的吸引力,失控的場面甚至破壞了香港的國際形象。

特區政府文體旅部門聲稱,曾經主動同Darren團隊接觸過,但因為對方沒有要求協助,因此局方並沒有參與相關行程的安排,對方自行安排在港行程。城中更有一名意見人士就此為政府護航,聲稱沒有政府參與才有自然效果,認為「無經計算」的行程才可以達到推廣香港的效果,反指出現混亂是團隊「預備功夫不足」。

筆者既是公關行業的人也是熱愛旅遊的人,難以接受「無經計算的行程才可以達到推廣香港的效果」的說法,試問有誰願意一場秩序混亂、旅遊體驗水過鴨背的行程?先不說Darren是一個有國際影響力的網紅,錯過邀請他講好香港故事已經是相關部門的失策,若有關部門再將責任推卸給他人預備功夫不足,恐怕不是主動擔當的態度。再者,同一個團隊操作為何在內地就順風順水、秩序良好兼且驚喜連連,但在香港就場面混亂,惡評連連,這難道不值得香港有關部門深思?

國際旅遊市場的競爭十分激烈,香港如果仍然繼續向世界推廣購物天堂、美食天堂等馳名幾十年的招牌,香港旅遊走向衰退是不可避免。以這次事件為例,相關政策部門,有沒有主動為對方建議行程?推薦可靠又有能力的導遊或公關公司?與其等對方求助,是否可以主動邀請、提供協助?

再者,香港是否有足夠的國際傳播人才?懂得善用對方的驚人流量,引導對方準確表達香港中西文化交匯的最大特色。當我們不斷強調融入國家大局的時候,香港不應該忘記善用香港國際化的獨特競爭力,為國家發揮國際先鋒的角色。另外,當Darren團隊在內地引起熱潮,香港有沒有主動邀請內地一起將熱潮升級?譬如是否可以同深圳一起安排一次大灣區之旅?

從輿論傳播角度來看,同一件事可以帶來好的影響也可以帶來壞影響,關鍵在相關部門是否有意識去掌握主導權,我們應該知道要說好故事,絕對不是重複口號,而是需要實際行動去落實。

文章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原圖:IShowSpeed YT影片截圖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