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博客

中國不會聽克魯明的意見

2024.06.07 15:30 博客 施永青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明(Paul Krugman)在接受彭博電視訪問時表示,中國應透過加大政府支出來擴大需求,而不是一味增加生產。他認為,內地的消費嚴重不足,缺乏投資機會,這樣的發展模式難以持續。他不明白,為何中國會作這樣的選擇。

克魯明的意見一向比較開明,獨立,勇於指出美國經濟潛在的薄弱環節。不過,今次他的意見卻似在配合美國的國策,旨在打壓中國的製造業,論調與美國財長耶倫的觀點如出一轍,中國政府不可能會接受這樣的意見。

利用增加政府開支來提振消費,是美國推動經濟發展的一貫做法。美國政府習慣先使未來錢,已為此搞到債台高築,後患無窮。很明顯,中國政府不會選擇行美國這條路。

中國選擇先賺錢,後花錢。要賺錢,就得促生產,把產品賣到別國去賺外匯。到有一定的積累之後,才放心去花錢及作投資。

中國這樣做,當然會損害美國的利益。中國不利用信貸去先使未來錢,就不會有那麼多的錢來買美國產品。這會延後美國經濟的發展速度。

另一方面,中國為了先賺錢,後消費,必然要發展製造業,並不斷提升自己產品的性價比,以及不斷降低產品的生產成本。這樣,中國產品才能進佔國際市場,把美國的產品比下去。

中國在這方面的能力進步得很快,美國的製造商大都自愧不如,不敢應戰。以電動車為例,中國的電動車,續航力強,能適應低溫氣候,儲電快,電池輕,佔位小,價錢只是美國同類產品的一半。美國的車廠真是望塵莫及,惟有向國家求救。

中國的國家隊主要是透過技術支援,來提升企業的生產能力,美國的國家隊卻沒有這種能力,惟有靠關稅或者限制入口來打擊中國。為了出師有名,美國就指控中國產能過剩,世界難以消化所有中國的產品。

其實,中國並沒有用炮艦強迫外國買中國的產品,中國靠的是產品的性價比在市場上的吸引力。美國的蘋果手機,可口可樂,何嘗不是以此行銷全球,為何中國的產品不可以這樣做?

在全球化的競爭環境下,有競爭力的企業,哪有不以全球市場的需求來衡量自己的產能潛在空間?微軟、谷哥、亞馬遜、Nvidia,哪個不是這樣做?中國會衡量自己的產能是否過剩,不用美國指手畫腳。

原載:am730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新聞/中國不會聽克魯明的意見/459358

原圖:CUNY GRADUATE CENTER Public Programs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10155486261436106&set=a.198057946105

文章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