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復常以來,香港百業蘇醒,內部消費固然彈升,外地尤其是大陸旅客也開始湧入,走勢喜人。面對這樣的一個經濟反彈大潮,備受蹂躪的各行各業老闆本應該是笑顏逐開,趁勢大幹一場,追回黑色暴動與新冠疫情時期所遭受的損失,進而大展拳腳,於由治及興中更上一層樓。不過,實際的情況是,不少老闆或者是負責人卻高興不來,特別是與旅遊有關的行業,因為根本沒有辦法增聘充足的行業從業員來接待暴增的客人,只好眼白白地看著「煮熟的鴨子」飛走。
香港實行一國兩制已經近26年,過去因為各種原因,許多香港特區官員與市民總是聚焦在兩制,而把一國當作是一個口號,有需要的時候喊兩聲,然後就沒有然後。今《港區國安法》與《完善香港特區選舉制度的決定》已經生效多時,「港獨」歪風得到有效的壓制,但在移風易俗方面卻進展緩慢,等待問題出現後才反應的過時與僵化思維仍然揮之不去,成為現屆政府施政的最大阻力之一。
新冠疫情3年,至去年年底開始出現受控的徵兆與資料,按常理各主要官員都會未雨綢繆,為復常做好準備工作,檢視可能出現的問題並提供解決預案。老生常談的智慧是,機會只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但如今卻出現人手青黃不接、車輛設備陳舊過時、措施執行時漏洞百出等低級問題,似乎是告訴市民,除了個別的官員外,大部份都是毫無準備,起碼是預判不足,才會導致如旅遊、建造、護老等行業出現「有錢沒人賺」的突兀場面。
在現實生活中,就算是一間茶餐廳的小老闆也會時刻緊盯著疫情的走勢,因時制宜地保障好各種如檢查設備、招聘人手、多備食材等重新開業的準備,原因是他們要面對明天能否生存的問題,不像官員們薪優糧准,毫無壓力。要打破官場中的這種阻礙香港前進的僵化思維,釜底抽薪的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敢用、善用、常用「刑德二柄」,把官員們的榮辱與其工作表現焊接在一起,過必罰,功必賞,一榮俱榮,一損皆損。
不久之前,勞工及福利局較快地推出了允許護老院舍從內地招聘外勞護理員計畫,舒緩此行業勞動力嚴重不足,影響老人安老服務的問題,頓時贏得了不少掌聲。幾個星期過去了,護老院舍卻發現,在月薪相當優厚的情況下,應聘的內地護理員卻是門堪羅雀,情況非常反常。這個尷尬現象最後由傳媒「踢爆」,市民才恍然大悟。可靠消息顯示,有關招聘名額被一些所謂仲介公司壟斷,有意應聘者先要付出2萬5千元的天價服務費才可報名,未見官先打三十大板,在這個情況下,難怪內地護理員對來港服務望門興歎。
從這個例子看來,香港官員們只有興趣制訂計劃,但至於之後能否產生積極效果,就只能望天打卦,反正成敗與自己都不相干。在這當中,除了僵硬觀念與麻痹思維之外,更不能抹殺當中有一些「港獨無間道」在發功,在合乎辦事程式的護盾下進行被動破壞。如果特區政府不能果斷地拿出有效的應對措施,壓制並最終根除這種歪風邪行,類似的情況很大可能也會在建造業工人、運輸業司機等領域出現,使引入外援這個利港利民的政策淪為不法分子的搖錢樹,貽笑大方!
一句話,只要把官員本身的榮辱與其工作成績掛鉤落實,就能如狂風掃落葉般,把包括「無間道」從中作祟等在內的老大難問題一掃而空,行政長官李家超可有意乎!
文章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
原圖:星島日報
https://std.stheadline.com/kol/article/9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