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博客

中國錦繡山河愈變愈美麗
十年環保成就超卓成典範

2022.09.17 23:00 博客 獨孤帆

本地新聞資訊節目之中,我比較喜歡看的是《960萬平方公里》和《無窮之路》。 皆因兩個節目都不時介紹中國人排除萬難,克服自然環境的障礙,創造更美好的生活,但同時也努力修復破壞了的自然生態,令錦繡山河變得更壯麗,造福未來子孫, 充份展現中華民族敬天、順天而又堅毅不屈,努力戰勝大自然,為後世謀福祉的開拓精神。

近日,國內傳媒廣泛報導「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環繞中國共產黨於2012年11月召開的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簡稱中共十八大) 之後,在多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包括民族團結、脫貧攻堅、水利發展以及環境保護等等。

民族和諧對中國這個由56個民族組成的大一統國家的重要性是無容置疑,而中國將接近1億農村貧窮人口擺脫絕對貧窮,正正標誌著我國正式踏入全面小康社會。 這兩個問題筆者以前已論述過,今次集中講好新中國在水利工程和環境保護上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對振興經濟和促進民族復興所起的積極作用。

從摸著石頭過河到取得重大成就

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國家貧窮,民智未開,又要兼顧經濟發展,在改善水利工程和保護環境方面只能蹣跚學步,摸著石頭過河小心翼翼慢慢摸索前行,直至近年國力突飛猛進才取得較大的成就。

水利部的資料顯示,十年來,流域防洪工程體系獲得不斷改善,強化預報、預演和預案等措施,成功戰勝黃河、長江、淮河、珠江、松花江和太湖等大江大河的嚴重洪澇災害,令洪澇災害年均損失佔GDP的比例,由上一個十年的0.57%降至0.31%。

以今年7月長江流域發生了1961年以來最嚴重的旱情為例,水利部實施「長江流域水厙群抗旱保供水聯合調度專項行動」,保障了1385萬民衆飲水安全,以及2856萬畝秋收農作物灌溉用水的需求。

全國水利工程的供水能力從2012年的7000億立方米提升至2021年的8900億立方米。十年來,全國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積58萬平方公里,全國水土流失面積和強度實現雙下降,累計有1000多萬名貧困群衆通過水土流失治理受益。

另外,歷史上曾享負盛名但斷流乾涸了近百年的京杭大運河黃河以北段,經過水利部聯合北京、天津、河北和山東四省(市)減少地下水開採,以及進行補水等工作,終於在今年5月底實現了大運河百年來首次全線貫通,為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的場景建設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一直因為磷礦、磷化工和磷石膏庫等問題而難以根治污染問題的貴州烏江,經過多年治理,2021年的水質總體被評定為「優」。另外,發源雲南,流經貴州和四川的赤水河,十多年前已出現嚴重的上游水士流失、中游煤礦遍佈、下游酒廠超排等問題。經過雲貴川三地跨區治理,短短幾年,水質已得到根本性改變,被群衆稱譽為「英雄河、美酒河,而今成了改革河!」。

水利工程的大幅度提升,令我國能以佔全球6%的淡水資源養育了世界接近20%的人口,創造了世界18%以上的經濟總量,成就驕人。

國家在保護森林的成績亦令人鼓舞。數據顯示,全國森林覆蓋率達到24.02%,森林蓄積量達194.93億立方米,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量連續保持「雙增長」。

事實上,中國在綠化行動上向世界做出了示範作用。全球從2000年到2017年新增的綠化面積中,約1/4來自中國,貢獻比例居全球首位。而在2016-2020年,中國修復海岸綫達1200公里,濱海濕地34.5萬畝,也是領先全球。

中國城市污染問題日益改善

至於困擾了中國大部分城市的空氣污染問題,尤其是影響呼吸系統的微細懸浮粒子(PM2.5) ,更得到大大的改善。筆者對這個問題有深刻的個人體驗。

事緣筆者一家2008年搬到北京居住時,因為當初中國要舉辦奧運會,嚴重污染環境的工業要提早搬離北京,我們抵京後,享受了幾年藍天白雲的美好生活。但約在2012年開始,工廠慢慢遷回來,由PM2.5造成的霧霾也重現北京上空,經常持續多天,我們出入都要配戴能過濾PM2.5之口罩。

而霧霾能深入屋內,總不能在室內都長期戴口罩,所以若霧霾持續多天,有些人的呼吸系統會受不了而咳嗽,筆者不算嚴重,但家人和某些朋友卻深受其苦。

筆者一家在2014年離京回港,那時北京的霧霾問題仍未解決。而我後來與仍在內地居住的朋友瞭解過,知道政府下定決心改善這個問題,近年北京等大城市的霧霾問題已大大減輕,藍天白雲重現。

國家公佈的資料顯示,與2015年相比,2021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的PM2.5平均濃度下降34.8%,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提高至87.5%。

論環保意識,中華民族的文化基恩其實極重視與大自然和諧共存。中國人以農立國,對土地和大自然有濃厚的感情,是最能掌握大自然脈搏的民族。而儒釋道文化都分別有「天人合一、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以及「護生、惜福和淨化」等主張。

錦繡山河變得更嬌美

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的工業基礎薄弱,為了在短時間內提升國民經濟和國家實力,難免要走過「以環境換經濟」的痛苦階段。 這是無可奈何的過渡選擇,但也成為反華份子最喜歡用來抹黑中國,批評共產黨破壞中國傳統文化和錦繡山河的最佳藉口。

筆者在今年6月時寫過一篇文章,認為現時執政共產黨秉承中華民族老祖宗的強大修正以及同化融和能力,自身經過百年的文化磨合和奮鬥,揉合源自西方的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以及中國傳統文化,創造出更燦爛的新中華文明,造福國民,貢獻世界。有關文章可按此連接重溫:

https://hkgpao.com/articles/1028436

現時中國的綜合國力已容許它不再需要以犠牲環境為代價以換取經濟增長,是時候改善和提升生態環境。此舉不僅為中華民族世代子孫謀福祉,也為中國在全球環保問題上樹立身先士卒的示範作用。正如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

習主席也在2020年10月於第75屆聯合國大會期間宣佈,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一具體減排承諾獲得國際社會熱烈的讚揚。

中國人是講信譽的民族,既說得出,也必做得到。而在努力修復生態環境的艱鉅任務上,共產黨正發揮中國人特有的「愚公移山」堅毅精神,持之以恆,一代復一代,薪火相傳地將祖先傳下來的錦繡山河變得更嬌美,不單造福世代子孫,還為「人類命運共同體」樹立典範。

原圖:文匯報

https://www.wenweipo.com/a/202109/09/AP61391fe7e4b08d3407d9277a.html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