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博客

「一人模式」如何成就「眾人之事」?

2022.05.05 11:00 博客 吳志隆

李家超先生將由「一人模式」成為香港下一任特首,似乎已成定局。香港能否從此走出黑暴與疫情,成就一條復甦之路,卻仍是個謎局!

「一人模式」雖免去了選舉的內卷與惡鬥,但誠如西方諺語所言「一個硬幣有兩面」,這種選舉制度雖然低成本少摩擦,但對社會的影響也十分明顯:如何讓大多數的市民願意相信,這個「命中注定」的候選人是可以代表我來改變香港,讓香港更好更進步的「那個人」?

這個疑問,要由李家超先生帶領團隊在短時間內為香港社會呈現答案。「一人模式」並非不能成就「眾人之事」,關鍵在於能否了解眾人之意志,聚集眾人之信任,來改變社會大眾不滿意的現狀。這也是李先生需要深刻了解的事情,也是時代留給李先生的挑戰。

無疑,這一屆的特首選舉是歷來最沒有選舉氣氛的一次。除了三年抗疫導致社會疲憊,還有受黑暴衝擊後的香港有部分人對政府及公共事務已失去信心甚至失去了解的興趣。更重要的是,這次選舉模式沒有對手,沒有過往選舉當中的高度公眾參與,這給公眾的觀感欠佳。

但最近輿論場上不乏對「一人模式」及李家超先生的高度褒獎,這代表了社會的一種聲音,或者是對未來的希望或者是對過往選舉的失望,但我們應當知道多元社會中,這種聲音不是社會的全部,準備管治香港的未來,李先生應更重視基層的每一把聲音。

筆者最近也與其他團體及社會人士一樣,代表團體前往選舉辦公室向李家超先生遞交競選政綱建議,就我們團體所關注的政策向競選辦提出建議,讓李先生在權衡政綱時可以有更多參考的營養。

作為公共政策的研究者,我時刻提醒我自己,社會之大,永遠要留意吸納不同的聲音,特別是不願意(或不可能)主動發聲的沉默一群。最近特意與一些不參與公共事務的普羅市民談及「特首選舉」,無論是中環的金融菁英,或者是旺角茶餐廳的水吧哥哥,全對這場選舉興趣缺缺,均認為事不關己。但他們對社會並非「無欲無求」,有人關心香港金融業的前景,有人關心基層市民公屋上樓的機會,只是認為香港不會因為這一場選舉有任何好的改善,自己的訴求也不會被政府所見到。更直接的說法是,普羅大眾對新政府或者已經不寄希望。這是個危險的信號!

聽取民意不應該是選舉期間的一種表演,如何廣開言路,打通直達基層的溝通渠道,這恐怕是比任何政綱都要關鍵的「政治基建」,沒有堅實的民意基礎,那怕權力再集中也勢必在推行過程中遭受重重挑戰,更難言政策的「成功爭取」。

「一人模式」如何成就「眾人之事」?四字相贈李先生:兼聽則明。

原圖:星島日報

https://std.stheadline.com/realtime/article/1739039/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