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生活

江西瓷業公司到建國瓷廠

2021.11.13 23:00 生活 黃艾

上星期談浮梁磁局時,有提及江西瓷業公司,瓷友囑咐我多談談;但其實我以前已在《江西瓷業公司》一文談過,後來又多次談過它在民國時期燒製瓷器的事蹟,所以不在此佔篇幅重覆了。但江西瓷業公司在新中國立國之後的轉變,且容我補上一筆。

事緣光緒二十七年 (1901) 時政府籌辦江西瓷業公司,迄光緒二十九年 (1903) 三月始正式成立。光緒三十年 (1904) ,派赴日學陶的學生都學成歸國,即在鄱陽創辦甲等工業學堂,起用煤窰及以機器製瓷,當時為中國創舉。光緒三十三年 (1907) ,江西瓷業公司改為商辦。自此原御窯廠變為江西瓷業公司正廠,鄱陽為分廠。

當日的江西瓷業公司門市部

1949年,當時新中國浮梁地委決定將前身是明、清御窯廠的原江西瓷業公司改為國營,以原本的門市部改作籌備辦公室。1950年4月1日,地方國營「景德鎮市建國瓷業公司」成立,1951年時接管了前「江西瓷業公司」的所有窯廠設施,包括被政府沒收的民國時期九窯公會會長邵裕如窯廠一座、坯房三幢;舊浮梁參議員向德的槎窯一座,坯房八幢;舊商會會長賴淮清的窯廠兩座和坯房等;全部移用作新公司的廠房。「建國」的總廠在勝利路63號,生產廠區則分佈在勝利路,迎祥弄、彭家弄、龍缸弄等地,當時僅有職工882人,是景德鎮首家國營企業。

  

50年代建國瓷業公司 (右) 景德鎮建國瓷廠出品 (中) 建國瓷廠江西出品 (左) 底款

1952年八月,「建國瓷業公司」更名為「建國瓷廠」,隨即開始為國創匯,承燒外銷至蘇聯的國家瓷器訂單。因為之前所有成品一律使用「江西建國瓷業公司」底款,改廠名之後,隨即改用「景德鎮建國瓷廠出品」底款。1956年以後則改為使用「建國瓷廠江西出品」底款。至於外銷瓷,大多使用「景德鎮製」篆書方款。而仿古瓷則多用「乾隆年製」兩行方款,或「大清乾隆年製」六字兩行方款,楷、篆書皆有,多用於外銷高檔陳設瓷器。

  建國瓷廠60-70年代單色釉瓶三款

1954年,景德鎮政府為推廣以煤窯代替柴窯的國家政策,交由建國瓷廠負責建煤窯,並著廠方發展以機械化代替手作的新式瓷廠。當時遂在東郊鳳凰山動工興建新廠,並於1955年12月投產,新廠大家慣稱之為「建國分廠」。但實際上以前的江西瓷業公司在1904年時已從日本把煤窯技術和機械製瓷技術引進,並且在鄱陽實現了,建國瓷廠不過在半個世紀以後把荒廢了的技術重現而已。

「藝術瓷廠」名稱底款 (左) 及「第一瓷廠出品」底款 (右)

1958年,政府對景德鎮瓷業實行新經濟模式,將10個瓷廠與9個瓷業合作社合併,這便是所謂「十九間」;改組成九家瓷廠,即紅星、建築、宇宙、紅旗、新平 (後改名人民瓷廠) 、 東風、華電、藝術、工藝美術 (後改名雕塑瓷廠),連同原有的建國瓷廠,合稱「十大瓷廠」。但其實參與的瓷廠,有國企、公私合營企業、國企屬下工廠,工校屬廠,大廠的分廠等等,不下三十多家。同年又將「十大瓷廠」更名為「第一」至「第九」瓷廠,外加「工藝美術瓷廠」共十個對外窯口。此時的瓷器底款,各瓷廠按生產需要,沿用本廠「某某瓷廠」名稱底款,或按工作訂單,使用對外代表瓷廠編號「第幾瓷廠出品」字樣底款了。

   

1964年10月以後景德鎮各瓷廠使用的各種底款

這種形式的底款,一直使用到1964年10月為止,之後各瓷廠又回復到獨立經營,盈虧自負的制度;而底款則統一改用各種設計的「景德鎮製」、「中國景德鎮製」或「江西景德鎮名瓷」底款了。

到了1970 年代文革時期,建國瓷廠半停產,到80年代才恢復正常。迄1985年,全廠已發展到有職工1258人,廠房總面積五萬多平方米,有隧道窯1座、柴窯1座、電爐6座,年產1200萬件各式器皿的大窯廠。至於當日的明、清御窯廠,原址在1982年已被劃定為考古遺跡,後來在1998年變成對公眾開放的博物館了。這便是1907年「江西瓷業公司」到 1985 年「建國瓷廠」的八十年蒼桑了。

今日的建國瓷廠內景一瞥

原圖:作者提供(頂圖為5-6-7瓷四款)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