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曾經透過經紀做過樓宇買賣的人,都覺得地產經紀的收費過高。雖說只是收樓價的1%,但金額動輒數以萬計,相等於普通人幾個月的工資收入。很多人會覺得,經紀只不過帶我看過幾次樓,替我傳遞一下訊息,陪我完成交易手續,哪裡值這麼高的收入?
問題是這只是一個成功的案例,經紀在遇到這個案例之前,可能已做了很多單不成功的案例,都是收不到佣金的。香港有逾四萬個有牌的地產經紀,而每個月的房地產交易卻只有五、六千宗,平均要逾半年,才有機會「開單」一次,哪裡算得上是好收入?
所以,地產代理公司歷來都不容易招募到新人入行,即使在疫情期間,亦一樣不容易。原因就是收入不穩定,兼且缺乏保障。所以,在求學時期,有人立志做醫生,有人立志做律師,亦有人會立志做消防員,或做警察,卻甚少有人立志做地產經紀。如果地產代理是高收入行業,會那麼難請人嗎?
我從事這個行業已四十多年,依我觀察,在大部分時間(不計狂潮期間),大部分前線人員的收入,都是界乎普通文員與專業人員之間。但工作時間較一般工作長,所受的精神壓力亦比一般工作高。所以八成以上的新入行者,未做滿三個月的試用期,已宣布放棄。可見地產經紀要賺取佣金,遠比顧客想像中困難。
再者,顧客付給地產經紀的佣金,並非全數落入前線人員的手上,除管理人員也要分佣外,公司還要以此去支付舖租、員工的工資、燈油火蠟,以及廣告宣傳等開支。再加上這個行業的競爭激烈,並非每次都收足佣,所以要在這個行業賺錢並不容易。我聽到我們的競爭對手發盈警的日子就多過發盈喜的日子。
有人說,這一行賺不到錢是咎由自取;只要不開那麼多的分店,不聘用那麼多的前線營業員,就不會弄到大家都唔夠食。這只是想當然,在資本主義市場機制下,經營者都面對市場的壓力,當競爭對手增加規模的時候,你不能自己獨自減規模,否則只會被排擠出局。
只有在社會主義國家,官員才可以憑自己的判斷,去決定一個社會應該有多少地產代理的分店從業員,以及收甚麼水平的佣金才算合適。官員們誤以為,這樣可以減少行業的浪費,增加行業的效益,讓消費者在不用付足佣的情況下,亦一樣可以獲得可靠的服務。
不過,人類的實踐證明,大部分由官員閉門造車的方式設計出來的分配計劃,都是無以兌現的。最要命的是官員不會輕易認錯,非要等社會付出重大代價後,才願意做修正。於消費者而言,寧願讓市場不斷試錯,不斷汰弱留強,消費者的權益才能獲得更好的保障。
原載:am730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新聞/地產經紀平均收入不高-284194
原圖:星島日報
https://std.stheadline.com/realtime/article/1184344
https://std.stheadline.com/daily/article/2308866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