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博客

「共同富裕」 達之惟艱 易走歪路

2021.08.26 15:00 博客 施永青

內地近日「忽然」重提「共同富裕」的概念,令一些商界朋友大吃一驚,擔心內地政府今後推出更多「共產」味道重的政策,如是在內地做生意將變得愈來愈艱難。商界的朋友覺得,「共同富裕」的目標雖然偉大正確,但行起來極不容易;結果反把「共同富裕」弄到更似「共同貧窮」。所以,商界希望北京在這項重大的政策轉向時慎重一些,不要輕率走上歪路,妨礙了中國的早日復興。

自人類有歷史以來,社會學家與政治領袖都一直在為達到「共同富裕」而努力。老子說「上善若水」,原因是水會為追求平等而終身努力不懈(流到世界同一水平)。所以,老子把「損有餘,而補不足」視為「天之道」。為了「替天行道」,執政者常損害有餘者(富裕階層)的利益,以填補不足者(貧窮階層)的缺失。

中共執政初期,就急不及待要推「共同富裕」的政策,在農村搞「人民公社」,吃「大鑊飯」;在城市則「做又三十六,唔做又三十六」。結果,不用努力亦可與十分努力的人享受同一樣的成果;那不努力的人就會愈來愈多,努力的人就會愈來愈少,導致社會的整體產出無法提升,經濟增長停滯不前。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分配方式十分公平,也只能贏得「均貧」,而不是「均富」。

歐洲有些左翼政府,就向富人徵收很高的累進稅,變成商人的努力,大部分要歸公。結果,有能力的人寧願放棄國籍,移民去低稅的國家生活。由此可見,直接的「損有餘而補不足」的財富分配方式,並非達致「共同富裕」的有效方法。沒有整體生產力的上升,單靠分配後的結果公平,是很難令廣大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的。

為政者必須明白,單是追求結果的公平,而忽略了分配過程中的不公平,是會打擊人們自發努力的積極性的。出了半斤力,自然想有八両的成果。如果努力的成果會被政府拿來補償給不努力的人,那肯努力的人就會愈來愈少,經濟就會失去動力。

在改革開放之前,中國政府就是太重視結果的公平,忽略了「多勞」應該「多得」,因而導致經濟上動力不足。鄧小平扭轉這種沉悶局面的方法,就是容許有分配結果上的差異,讓小部分人先富起來。當人民發現努力上的差異,可引致回報上的差異時,人們才有更高的自發努力積極性。

改革開放後,中國經濟所產生的動力,很大程度是靠容易有較大的分配上的差異所造成的。只是這種差異同時又製造貧富懸殊與社會不公,令北京領導人覺得有違自己參加革命的初心。所以,他們認為應把中國的發展,提升至一個嶄新的階段,即從「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發展成大部分人都可以「共同富裕」。這條路行之惟艱,而且非常容易走上歪路。希望北京在走這條路的時候,不要再令國家受到太多的折騰。

原載:am730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新聞/「共同富裕」-達之惟艱-易走歪路-281972

原圖:素材網

https://pixabay.com/zh/photos/shanghai-bund-china-city-1484452/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