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博客

牛為甚麼容易受馴服?

2021.02.19 15:00 博客 施永青

昨文指出:牛的出現可謂改變了人類的命運。自從牛被馴化,可助人類耕種後,農產量得以大量提升,人類才可以從搵食中解放出來,社會才可以有專業的分工,人類才有閒暇去發展文化藝術,令人類文明踏上更高的台階。澳洲沒有牛,結果澳洲的土著長期停留在石器時代,沒法在演進上有突破。

牛大約在8,000年前才被人類馴服,可以為農業提供大量動力。究竟牛是怎樣被馴化的?牛具備哪些特性,才令牠容易被馴化?

第一、能夠被馴化的動物大都是合群的,願意跟隨領袖與服從群體的。這類動物才有機會一次過被大量捕獲,吃不完才會圈養起來,變成家畜。合群的動物,只要制服了領頭的,其他的成員就會自動臣服。獨居的動物個性較強,往往不自由就毋寧死,沒法飼養。

第二、能夠被飼養的大多是草食性的。如果牛要食肉,飼養的成本會很高;人不如自己食牛的飼料算了。何必花費大量肉類飼料,才換到少許牛肉。在牛尚未能用來耕田之前,人養牛的目的,主要是用來作肉食的。

第三、值得飼養的牲畜,不但要肯食草,不挑食,而且還要成長得快,容易長肉上膘。如果牛長得比龜還要慢,人就很難會看中牛。大部分肉用動物,一飼養到發育期的尾聲,就會被送去屠房。而大部分公牛都會被閹割,以免牠們把飼料用在不長肉的地方。

第四、牠們必須願意在被圈養的環境下交配,繼續不斷繁衍。很多動物一旦被捕,即使自己不撞死在籠中,亦會失去繁殖的興趣。畜牧業是很難在沒有繁殖的情況下發展起來的。而更重要的是,只有透過繁殖,人類才可以進行選種,挑選一些具備人類需要質素的個體,才讓牠們有後代。此外,人類還可以透過雜交,把一些人類需要的質素互相結合起來。譬如,用家牛與美洲野牛雜交,令後代更耐寒,更適宜在高地野牧。

第五、這類動物要天性馴良,願意接受人作為牠們的主人,聽人的指揮,不會輕易受驚及想逃跑。牛被主人趕去屠場的時候,會意識到自己即將被屠宰,但牠們只會默默流淚,甚少會反抗或逃跑。有人說,這與牛被穿上鼻環有關。但有些動物是拉破鼻子撞穿頭顱也要逃跑的。所以,雖然有死牛一面頸的說法,但牛仍是相對容易受支配的動物,否則牛又怎會肯承擔這麼多的農活。

中國的農民看到牛在農田上工作得那麼勞累,那麼辛苦,心裏總覺得有所虧欠。所以中國的農民大都不忍心吃牛肉。自己家裏的牛,即使老到幹不動農活時,亦不肯把牛拿去屠宰。我媽媽離開農村去城市生活了很多年,一樣堅持不食牛肉,以示對牛的感恩和同情。有了拖拉機,役牛的功用愈來愈少之後,現代人已沒有這種感受。

原載:am730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新聞/牛為甚麼容易受馴服?-256327

原圖:網上圖片(Pixabay)

https://pixabay.com/zh/photos/oxcart-harvest-rice-bauer-simply-4550840/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