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博客

從歷史看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的演變

2020.09.15 15:00 博客 施永青

人類並非從一開始就處於食物鏈頂層的。在荒野間存在著大量在體能上遠勝過人類的食肉獸。我們的祖先,原先靠躲在樹上,以減少自己被其他野獸獵食的機會。後來由於天氣變化,森林變得稀疏,人必須轉而到地上生活,引致被獵殺的機會大增。人類當時之所以未有一下子被滅絕,並非純靠人類懂得運用粗糙的石頭與技術做出來的武器,而是靠人類有較佳的合作能力,可以用整體的力量去對付猛獸。

水牛群的整體力量明顯比數量少得多的獅群大,但獅子群還是可以逐一獵食水牛。原因是水牛的溝通能力弱,沒法聯合行動。此外,水牛群中亦缺乏領袖,在群牛無首的情況下,只好任獅子欺負。

從這個角度來看,人類從一開始就依賴集體主義,靠群體中有個別成員,願意為了整體的利益,去冒風險作犧牲。如果我們的祖先在遇到野獸襲擊的時候,只顧個體的安危,各自逃跑。人類可能至今仍沒法擺脫不斷被宰殺的命運。

沒有人能否認,人是社會性的動物。人的發展是以社會為單位的。在人類成長中形成社會主義與集體主義思維是自然不過的。在工業社會出現之前,無論是在狩獵社會,還是遊牧社會,或是農耕社會,人類都是以社會的整體利益為重的,社會上的意識形態,都是要求個人順從社會的既有模式與建制的掌權人物的。

但自從工業革命出現之後,人類的生產力大增,物資不再貧乏。個人對家族與社會的依賴日漸減少。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亦逐步簡化為金錢關係。人只要賺到足夠的錢,就可以在資本主義社會的平台上過相對獨立的生活。以個人為中心的思潮從此得以興起。

資本主義社會的最大特色是把自利合理化。商人做生意,目的當然是要賺錢,出發點當然是為了自利;但只要市場容許消費者可以自由選擇,商人就會競相提供優質的商品與服務來爭取消費者光顧,而人類的生活亦可以因此而不斷得到改善。這種機制遂令爭取個人利益變成名正言順的事情,並演變出一整套以個人主義為基礎的意識形態。

這套意識形態,以保障私有產權為基礎,並透過一人一票建立政府的認受性,以把社會的整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結成一體。表面上,這套制度完美,但在資本主義下,貧富懸殊,資源浪費,環境破壞,金融異化,人慾橫流……社會似正在步向自毀。

於是又有人提出疑問,大企業是否應受到制約?商界是否亦應負起一定的社會責任?政府是否應該提供更多的社會服務?以及在環保問題上,世界是否應該行動一致?這是否象徵著社會主義又再回潮?看來將來的世界一定是混合形的。企圖把一種政治體制完全排斥出去,並不實際。

原載︰am730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新聞/從歷史看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的演變-234892

圖︰HKG報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