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hkgpao.com/articles/1038321
國安通緝犯姜嘉偉假扮牧師,創立邪教操控學生、煽動分裂,屢以籌款名義斂財,疑捲款潛逃台灣。後姜嘉偉在台與人衝突,遭對方用刀刺傷背部,其母即飛台救子,豈料姜傷癒後拒聯絡家人,反開直播「賣慘」。家人終登報斷絕關係。行騙竄逃終將伏法,邪獨騙徒必無路可逃。...
https://hkgpao.com/articles/1038320
兩代警隊代表遠赴北京參觀九三閱兵,見證愛國之情的薪火相傳。警隊代表團9月3日出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八十周年」閱兵活動。這不僅是一場國之盛典,更是一堂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課,亦是「70後」與「00後」兩個世代的警隊代表共同見證歷史、傳承使命的重要時刻。
代表團成員中,既有新任香港警察隊員佐級協會...
https://hkgpao.com/articles/1038319
1.建立部門首長責任制
‧把司局長就制訂政策須政治問責和公務員就執行政策須行政問責兩者,更好銜接起來,並說明兩者的角色。
‧當部門出現問題,須查找不足,並釐清責任誰屬並作處理,後果包括警告、降級、扣薪、以至革職等。
‧按照問題大小輕重程度,將調查分為兩個級別處理;問題涉及部門首長時,由獨立調查小組負責。
...
https://hkgpao.com/articles/1038315
中美雙方在西班牙舉行第四輪貿易談判,會談前,中美再爆發晶片大戰。9月12日,美國商務部將23家中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清單,其中有13家半導體相關企業遭到制裁。中方迅速反擊,於9月13日對美國晶片啟動反傾銷、反歧視調查,劍指美國晶片企業的重要產品,不但打得精準,更打出底氣。可見中國奮發圖強,在晶片領域已取得重大突破,面對霸...
https://hkgpao.com/articles/1038314
香港人可經加拿大移民、難民及公民部(IRCC)主理的人道及同情項目(H&C),申請永居加拿大。但數字顯示,相關審批時間竟介乎12個月至600個月,換言之,最長可達50年;而且逾10萬完申請,包括21,000個香港個案,單計香港的,也需時約8.8年才能清理。
當年這些人為了所謂「骨氣」,錯投外國永居的時間陷...
https://hkgpao.com/articles/1038312
9月份,中國給了美國很大壓力:先有九三大閱兵,軍備大晒冷;兩國代表目前正在西班牙馬德里舉行貿易談判,在貿易戰場上大打出手;稍後中國會有長春航空展再肌肉。值得留意的是,我國派出殲-20到航展,進行首次靜態展示,有網民發現,在殲-20機身上,有「CB10300」字樣。分析認為「10」代表第10批次,「300」則代表第300...
https://hkgpao.com/articles/1038313
美國右翼柯克遇刺事件,特朗普煽動對立、民間「起底」成風、政府縱容「私刑」,致社會撕裂加劇,重演香港黑暴亂局。法治淪喪、言論審判蔓延,暴露美式民主危機。香港經驗警示:以暴制暴終致全民互害,美國若不醒悟,哪裡還有未來?...
https://hkgpao.com/articles/1038311
澳門特區第八屆立法會換屆選舉周日(14日)完成投票,因有朋友出選,筆者專程「過大海」鼓勵,並觀察當地情況。儘管澳門僅有32.8萬選民,但選舉氣氛較香港激烈,投票在晚間9點結束,直選投票率為53.35%(選管會臨時數據)較上屆的42.38%高出近11個百分點,共有超過17.5萬人投票,投票人數創歷來最多,反映愛國愛澳陣營...
https://hkgpao.com/articles/1038310
天恩邨母子在今年相繼跳樓事件,引起《HKG報》博客馮煒光反思,到底他有何見解?馬上去片!...
https://hkgpao.com/articles/1038309
國家9.3閱兵震撼全球,最難以接受當推由盎格魯-撒克遜人主導的西方世界。當中的死硬份子更流露出複雜的心態,震驚之餘也浮現出傲慢的不屑。因為美英西方幾百年來所建立的政經和軍事優勢在全球角落正逐漸消逝。這個情況他們是心中有數,卻難以放下身段。眼看中國成為全球發展中國家的領袖地位日漸鞏固,基於嫉妒的心態,遂以狹窄和帶偏見的眼...
https://hkgpao.com/articles/1038308
香港網約車規範化之路,該是如何發展?2025年7月,規管網約車的框架出爐,當中涉及平台、車輛及司機的發牌。相關草案在9月10日,已在立法會首讀,其中一項重點,是車齡門檻得以放寬,由7年上調至12年。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今日(9月14日)上無綫節目《講清講楚》受訪,當中便談及網約車的議題。陳美寶指出,倘以7年...
https://hkgpao.com/articles/1038295
筆者從政及從事政治評論多年,經常反問自己:為誰而戰?為何而戰?
天恩邨母子在今年4月和7月相繼跳樓事件,更觸動筆者這個詰問。筆者前兩天就此事在其他媒體寫了篇文章,原來的標題是中性一點的,但編輯把我的標題修改了。當然,相關編輯也很公道,在文章末尾把筆者的原標題列出。然而,筆者也欣然接納新標題。新標題是:「天恩邨鄧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