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時期的瓷器底款,除使用康熙各種四字、六字楷書款外,尚有無款、花押款、寄託款、堂號款等;堂號款中又以「中和堂」款較多見,唯珍、精品坊間少見,如以博物館論,國內以「故宮」與「上博」二處較為可觀。
今日所見康熙「中和堂」款,只有「康熙辛亥中和堂製」、「康熙壬子中和堂製」、「康熙癸丑中和堂製」三種,從干支推算,則分別為康熙十年 (1671)、康熙十一年 (1672) 及康熙十二年 (1673)。
英國巴特勒家族藏康熙癸丑中和堂製青花釉裡紅盤
「中和堂」款瓷器,是研究康熙瓷器其中一個課題,除故宮與上博二處外,「中和堂」款瓷器,亦廣為瓷友收藏。英國巴特勒 (Butler) 爵士就是其中一位「中和堂」大藏友;中央電視台的《國寶檔案》就曾介紹過。
康熙十年(1671)款
關於「中和堂」款,自民國以來,瓷友都有分歧的意見,有認為以圓明園中之康熙居處「中和堂」作底款的瓷器,都是民窰;亦有認為「中和堂」是康熙早期官窰。民窰論者所持理由為圓明園始建於康熙四十六年(1707),康熙十年至十二年間,圓明園並不存在,如何會有「中和堂」呢?可惜圓明園不幸於1860 年毁在英法聯軍手裡,現在欲作原地考證亦無從,所以只能從各種蛛絲馬跡探索。
康熙十一年(1672)款
這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澱區的御苑,按同治十年(1871)徐樹鈞之《圓明園詞序》,圓明園乃明代故園,康熙於四十八年 (1709) 修葺後,將該園賜予後來的雍正帝,並賜園名為「圓明園」。此園後作為歷朝夏宮,盛夏時就在此避暑聽政;而後來的頤和園也是從圓明園屬園清漪園的基礎擴建的。所以「圓明園在康熙十年至十二年間不存在」一説不能成立了。
但持民窰論者,又認為康熙十年時,皇帝年方弱冠,還沒有建造圓明園的意向;就算圓明園當時已存在,康熙十年前後,只不過還是歸奉宸院管轄的明代廢墅而已。但實際上康熙 1654 年生人,康熙十年,即 1671 年,康熙當時十八歲,己有十年的做皇帝經驗,不可能無思想無見識,更何况在歷史文獻上,到目前還找不到康熙沒能力、無意慾經營圓明園的證據。所以我認為這點也不能成立。
康熙十二年(1673)款
民窰論者所持另一理由為清代官窰正式於康熙十九年 (1680) 始復窰,十九年之前皆是民窰。唯瓷友都知道康熙早朝瓷品,都是「官搭民燒」,可以理解為官窰、民窰都是同一個窰燒製,同一批工匠處理,只是處理細節可能不一樣,例如圖畫、紋飾、形制等要求不一樣。二是「不尚尊號」,亦即不一定有「康熙」字樣底款,所以常見有無款的康熙瓷器,亦多見用「大明嘉靖年製」寄託款的。雖然窰官臧應選於康熙十九年九月奉旨,迄二十年二月才駐廠督造御器,但康熙十九年之前景德鎮所燒製的瓷品,肯定就有官瓷在內,供應宮中日用及時節祭祀,此乃常理之內,絕不可能宮中斷瓷二十年。
雖然順治十七年(1660)至康熙十八年官窰停窰,但據乾隆年間的《浮梁縣誌》載,在康熙十年 (1671) 「燒造祭器等項 (中略) ,陶成分限解京」。這說明康熙十年已有「官搭民燒」,即民窰燒官器的事實。傳世有「中和堂」辛亥、壬子、癸丑這三個紀年款的瓷器,亦反證當時確有「官搭民燒」。「中和堂」亦是目前發現可確認的最早的康熙紀年款官窰瓷器。
康熙粉彩流行之菊花洞石紋
「中和堂」瓷品除青花外,尚有青花釉裡紅、五彩、粉彩。其中康熙時期粉彩因為是初創,所以繪畫簡單,圖案以花卉為主,例如「菊花洞石」就是其中之表表者。康熙粉彩不比雍正時期之成熟,雍正無論題材、器型、釉色、技法都達到幾乎完美的階段。康熙早期粉彩紋飾相對簡單,極為素雅,而且粉彩經常發現有脫釉現象,這表面看來像瑕疵的缺陷,實則是康熙粉彩的特色。傳世的「中和堂」粉彩瓷,恰恰亦有此特徵。
我參看上博的藏品「中和堂青花釉裡紅盤」,此盤已經上博鑒定為「官窰」。但奇怪的是,此盤除了有「中和堂」底款外,盤面尚有題詩及「漱玉亭」的款識。眾所周知官窰器基本上不可能有私人名號或齋號,這疑點對證明「中和堂」瓷器是官器的認知便大有衝突了。換句話說, 「中和堂」極有可能是民窰器。
上海博物館藏康熙辛亥中和堂製青花釉裡紅盤
唯按許之衡的《飲流齋說瓷》之《說窰第二》:「清代於官窯之中更有御窰,專備御用而下不敢僭,若官窰,則貴人達官亦得用之。 (中咯) 御窰畫龍必作五爪,尤其顯著之識別歟」。我們今日看傳世的「中和堂」瓷器,從未見以龍作紋飾,更不要説五爪龍了,而其中的碗和盤等食器,亦沒見有按體制等級燒製給皇帝、皇太后、皇后用的裡外黃釉器,給皇貴妃用的黃釉白裡器,給貴妃用的黃釉綠龍器,給妃用的黃釉白裡綠龍器,與及給嬪用的藍地黃龍器等;完全找不到一點御用瓷的端倪,由此可以判斷,「中和堂」瓷器,並非御用瓷,充其量最多是官窰器而已。但若是「貴人達官亦得用之」的官窰瓷,那麽「中和堂」瓷器,除了有「中和堂」堂號底款外,同時亦有私人名號或齋號並存這點,便豁然開朗了;有理由相信「康熙中和堂」瓷器,乃是專供當時達官貴胄玩賞的官窰瓷。我這個淺陋的看法,有悖於現時以博物館主導之主流理論,唯希望藉此拋磚引玉,請瓷友不吝指正。
圖:作者提供(頂圖為各種康熙底款)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