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想解開一個謬誤,就係「只要加息業主會感到痛苦立即平價賣樓」。
事實上,手持物業之業主可以做到「公我贏、字你輸」,對於一般投資者來說只係小學級操作,但很多沒有接觸過物業投資的朋友可能仍不知道,從而產生誤判。
Story Time。主角小女子Abigail於2009年以170萬購入沙田河畔花園一個單位(A單位)。95按上車,H+0.7%供30年。首期連厘印$80100,月供$5240,連保費欠銀行165萬。同期租金每月$6000。其實單位雖有升值,當年未有SSD可即時賣出獲利,但Abigail比較保守,並沒有這樣做。
2011年:
Abigail 的單位升至200萬左右,欠款因供款降至155萬。市值租金$7000左右。當年7成以上按揭都要經按揭保險,200 x 70%= 140萬,低於欠款,因此仍未能套現,得個望字。當然住屋開支已大為減省又唔怕被加租。Abigail考慮過賣樓租住先等跌,但又諗如果選擇此刻賣樓租回河畔,收回40萬現金,租樓每年$84000,只頂到4年左右,所以打消了此念頭。
2011小結:
如果你只得一層樓,升值水位又未達到可以加按套現的地步,你不能直接享受升值成果。如果賣出自住樓走去租樓等跌,你回購的時間正在倒數,租金回報近年約4%,即係賣樓的資金會以每年樓價4%消耗。以往一般人見升咗20%就賣樓止賺,租樓幾年後下場如何不問而知。
2012年:
Abigail 的單位升至260萬左右,欠款因供款降至150萬。市值租金$8000左右。當年7成以上按揭都要經按揭保險,260 x 70%= 182萬,可套現32萬,代價係損失H+0.7%世紀低息,但換來可當包租婆的機會。
由於A單位已擺脫按揭保險,Abigail用手上27萬可以再用9成按揭,鋤下價買多一個250萬河畔單位(B單位)自住剛剛好,借225萬2.15%供30年,月供$8486。A單位出租每月收市值租$8000。每月淨月供:8486+6864-8000=$7350 仍十分輕鬆。
2013:
A及B單位升至280萬加租至$9000。每月淨月供減少至:8486+6864-9000=$6350
2014:
A及B單位升至330萬,市值租金$9800。
A單位2年罰息期已過,欠款降至173萬,轉按可套現 330 x 70% - 173 + 2萬cash rebate= 60萬。2.15% 借30年,月供$8713。
B單位2年罰息期已過,欠款降至214萬,轉按7成按揭擺脫按揭保險可套現 330 x 70% - 214 + 2萬cash rebate + 1萬 HKMC rebate= 20萬。2.15% 借30年,月供$8713。
A+B單位總套現額60+20=80萬。Abigail 手持80萬現金,但已經睇唔通有乜好買,於是全數放Mortgage link account 還本唔駛還息。
每月淨月供= 8713+8713-9800-1433 = $6493
2015:
A及B單位升至370萬,市值租金$10800
每月淨月供= 8713+8713-10800 - 1433 = $5193。
Abigail仍手持80萬現金,就算失去工作,仍可支持近13年的供款,如加息2厘仍可支持約8年左右,還未計可以再加按的空間。當然,Abigail若選擇賣出其中一個物業也可即時套取約150萬現金。
收租婆就是這樣煉成的,Abigail 只是一個十分保守又無父幹的普通人,已有這樣的防守力。各位讀者有何感想? 要樓市崩盤下跌,需要Abigail這類人供唔起樓從而將手持物業割價求售。如何可以做到?
圖:有線截圖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