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時事

內地人對人民幣匯價理解有誤

2018.10.10 11:50 時事 施永青

認識有些內地朋友,都熱衷於物業投資。一有點積蓄,就用來作首期買樓。他們先在一線城市買,一線城市限購了,就轉移去二三線城市。總之,寧要磚頭,不要鈔票。 我問他們,這些二三線的物業有甚麼投資前景?難道他們不擔心這類物業想出租也不容易?就算租得出,回報也低得毫無吸引力,為何他們買完一間又一間? 他們的普遍說法是:物業比較實在,鈔票則政府印多少有多少;持有鈔票沒有安全感,所以一有餘錢就盡量用作投資,主要是投資物業,因為物業最實在。 有一位朋友還言之鑿鑿地把他心目中的人民幣兌美元的真正匯率計算給我看,令我看了也有點吃驚。 他的推算方法是先拿美國的GDP與美國的貨幣發行量(M2)作比較,得出一個有多少GDP就該發多少貨幣的比例;然後就把這個比例套用在中國身上,看看中國在發行人民幣時是發多了還是發少了,再以此來衡量人民幣與美元之間的合理匯率。 現實是:美國的GDP是19.36萬億美元,卻只發行了13.92萬億美元的M2,比GDP還要少,只是GDP的71.9%。另一方面,中國的GDP是12.24萬億美元,如果亦按同樣的比例來發行貨幣,中國的貨幣發行量應該是12.24萬億美元乘以71.9%=8.8萬億美元。但實際上中國的貨幣發行量卻高達173.99萬億元人民幣。亦即是說,173.99萬億元人民幣的價值才等如8.8萬億美元。那就等如要19.77元人民幣才可以兌換一美元,只是現時官價的三分之一左右。 這種推算方法其實並非朋友自己想出來的,而是在網上看到的。後來發覺內容被擦屏後,民間就更加信以為真,流傳得更加廣泛。其實,中國政府若是覺得這種說法不成立,應找學者、專家詳加解釋,而不是把不妥的內容在網上刪除算數。 其實,這種推算方法根本不正確,一種貨幣的匯率,不可能用GDP與貨幣的發行量的比例就可以簡單地推算出來。它還牽涉到一個國家的整體國力與經濟發展模式,以及兌換對象本身的強弱。這樣複雜的問題,根本沒有方程式可以簡單地推算。 其實,用香港做例子就可以證明這種推算方式有問題了。香港的GDP是3,412億美元,如果按GDP的71.9%來發行M2,那香港的M2只應是2,453億美元,但香港的M2卻是13.9萬億港元。那豈不是該用56.66港元兌1美元才合理?這分明是不合理。 香港作為金融中心,不發行足夠的貨幣根本沒法讓金融中心順暢運作,在香港上市的公司,並非全是在香港運作的公司;在香港成交的外匯,亦非香港外貿的需要。它們與香港的GDP關係都不大。可見用GDP來推算貨幣的發行量是會有誤差的。 至於在內地,由於民眾熱衷於地產投資,又熱衷於向銀行貸款,亦導致M2的增長加快。如果把這理解成人民幣應該大幅貶值是不成立的。 原載:am730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新聞/內地人對人民幣匯價理解有誤-145085 原圖:大公報 http://news.takungpao.com/paper/q/2015/1222/3257024.html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