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青花瓷自元代開始己經外銷,而明初製作賞賜用或貿易的瓷品,都帶有伊斯蘭風格。目前在中東,近東與及東南亞諸國收藏的元、明青花瓷器數量很多,總量數甚至可能超過我國本土收藏。土耳其托普卡比皇宮博物館和伊朗阿德比爾神廟是世界上除中國以外收藏元、明青花最多的博物館。但世人參觀托普卡比,多半將目光放諸鑲滿祖母綠和鑽石的金匕首而忽略了青花瓷。
托普卡比皇宮博物館的緑寶石匕首
鄭和於永樂三年至宣德八年之廿八年間七下西洋,亦攜有不少此類穆斯林欣賞的青花天球瓶、大盤等壓艙,用於繢贈各伊斯蘭國家王公大臣。鄭和足跡所到之處,即見青花;傳世品現時亦散見於中東及東南西亞諸國,如印尼日惹蘇丹皇宮中亦保存為數不少之明瓷,連殘器亦重修,碎片則用以飾壁,可見其貴。
鄭和崇佛實為回教徒
鄭和,波斯裔回族,教名Mahmud Samsuddin,因曾朝覲聖地麥加,有「Haji」尊號,東南亞一帶尊稱為「三保公」。鄭和後來崇佛,尊姚廣孝為師,法號福善,但實為回教徒,否則不會有「哈芝」尊號,因修習《可蘭經》,亦通阿拉伯語;為下西洋與穆斯林國家辦外交之理想人選。鄭和漢姓馬,乃循先世模罕默德之阿拉伯語音首字漢譯。
伊朗阿德比爾神廟博物館藏品
天球瓶形制源於中東銅水瓶。而青花大盤,則源於穆斯林席地圍坐,以手抓進食習慣之食器;銅製水瓶及大盤,現在伊斯蘭各國亦普遍見之。天球瓶,以「蘇麻離青」和「龍紋」最最為人認知和最有代表性。
天球瓶釉水肥厚,白中帶青;青花發色濃豔而略有暈散,泛點點錫光,為蘇麻青料氧化鐵發揮的正常效果。由於器皿過大,底露胎不施釉,底部常稍沾窯砂;露胎處呈不規則火石紅,為燒製時水氣蒸發不平均殘留土中氧化鐵引致;濕土乾燥過程不平均,偶呈不規則水痕;胎泛胡麻點,乃燒製後之土中雜質結晶;胎質細密,潤若凝脂;種種皆為當時選用「麻倉土」之特徵;與清代選用「星子土」及宣統時又重用「高嶺土」之表徵略有不同。
青花天球瓶始於見於明永宣兩帝
至於瓶身繪龍紋,則以雙勾填色,龍身較胖,肥爪,帶披髮,威武凶猛,與宣德龍類同;蘇麻離青料之氧化鐵光遍佈龍鱗,渾然天成,有意想不到之立體効果。明初洪武、永樂官窯之龍紋,承襲元制,除造型改變得更威武外,亦為三趾;而至宣德以後,始三、五趾並用。天球瓶體形碩大而厚重,分段接合,燒製較難,時會發生塌窯變形。青花天球瓶始於永、宣,有明一代,亦只見於永、宣。現今市場一出現,必為藏家重金收入囊中的對象;可幸大眾瓷友,仍可於京、台故宮及海外多處博物館細細欣賞。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品
圖:由作者提供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