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運頭街劍橋護老院,有女院友遭脫至全裸或半裸,在露台等候洗澡,使人嘩然,並引起社署高度關注,全城注視私營安老院舍的監管問題:為什麼竟讓長者遭受如此對待呢?!
城市生活緊張,不少長者的子女都是為口奔馳,有的供樓,有的供養子女,夫婦兩人都外出工作。往往獨留長者在家,若行動不便,子女又不能全天候照顧,也要忍心送父母至安老院。根據2011年人口普查,全港有80,629名長者居住於老人院或醫院,佔長者人口8.6%;而獨居長者則有119,376人,約12.7%。
根據社署今年初交給立法會文件,截至本年1月,全港資助安老院舍宿位只得26,882個,輪候宿位長者竟有31,653人。可是,社署統計數字顯示,截至本年3月31日,全港有57%安老宿位由私營安老院提供,約41,768個。過半數院舍居住的長者,均住在私營安老院中。
私營安老院不像資助院舍一樣,沒有政府資助或直接撥款營運。人手不足和租金壓力,往往導致私營安老院經營不善、衞生欠佳或虐老等問題頻生。今次事件,不禁令人聯想是否人手緊絀,要把長者當作工廠輸送帶上汽車,一個個的沖洗,然後逐個包裝?
人手緊張 護老服務參差
現時,安老人手嚴重不足,亦出現老化。據業界數字,從事安老院舍護理服務約二萬人,當中護理員佔八成,職位空缺仍以千計。換句話,80,000多名居住院舍的長者只得約16,000人照顧,比例是一比五。由早到晚,護理員一個照顧五個,甚至更多的長者,又要照顧起居飲食、大小二便,打掃清潔,不難想像,個別護理員可能一時貪快,漠視了長者的尊嚴。
事實上,審計署曾於去年10月發表報告,主動就長者長期護理服務作出評估。報告指,由於人手不足和租金高昂,私營院舍的人手和服務水平較為參差。2013至14年度,社署向安老院舍發出的351封警告信中,逾八成(284封)是發給私營院舍。審計署亦指出,這些私營安老院僅僅達到法定最低要求,然而這法定要求18年來未曾修訂。
按政府發表的《人口政策諮詢文件》,預計到2041年,長者人口比例會上升至32%。社會對安老院舍的需求增加,惟人手和服務質素未能提升,如何應付長遠人口老化的影響呢?社會必須正視這問題。不過,除了依賴政府和業界,為人子女,何不坐言起行,多一些關心長者的需要,主動探望身在安老院的長者呢?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