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晚年喜愛藝術,愛瓷器、好京劇,尤鍾情翰墨,喜以御筆賞賜大臣,遂覓人代筆。光緒十五年(1889),慈禧55歲時,雲南昆明女畫家繆嘉蕙被選進宮。繆嘉蕙,字素筠,人稱「繆姑太」。工翎毛、花卉,秀逸清雅,亦精小楷。慈禧甚喜之,自此慈禧所賞大臣之書畫扇軸,均由其代筆,陪伴慈禧19年後始出宮。傳慈禧晚年大雅齋瓷器之繪畫畫稿,皆出自繆姑太。
慈禧初入宮時,居於西六宮中之儲秀宮,光緒十年(1884年),改建翊坤宮,增設後殿體和殿,改為前後開門穿堂宮殿,與儲秀宮院融為一體。並燒製「體和殿款」陳設瓷器。該年乃慈禧太后50壽辰,所以瓷友除了把正常燒製的黃底「萬壽無疆」、「五福捧壽」等賀壽圓器以外,也把體和殿瓷器納入慈禧萬萬壽瓷。
特別為慈禧燒製的瓷器,上都署有她的宮殿名或堂號,這在中國官窰瓷器上也屬不常有,官窰瓷中的,前有康熈中和堂、乾隆養和堂、道光慎德堂等等,而後學者有袁世凱居仁堂而己。所見同、光官瓷中有「儲秀宮製」、「長春宮製」、「體和殿製」、「樂壽堂製」、「天地一家春」、「大雅齋」等款識。「儲秀宮」瓷主要是大盤。「體和殿」瓷則以花盆、畫缸、魚缸等居多。「長春宮」瓷以文房用品為要,而「樂壽堂」瓷多見花盆。
「大雅齋」瓷則主要為陳設器、花器、餐具等,乃專為同治十三年重修「天地一家春」時配置陳設而燒造的,「天地一家春」原為圓明園內慈禧寢宮,1860年被英法聯軍焚毀,「大雅齋」則位於「天地一家春」西間,為慈禧繪畫習字之處。而底款多用「永慶長春」,乃光緒時期官窯瓷器吉語款。大雅齋瓷器後因圓明園修復工程終止,遂全部移入紫禁城長春宮內留存使用。因而慈禧在光緒二年便下旨御瓷不再署「天地一家春」篆款了。
至於樂壽堂,則是慈禧於光緒二十年(1894)60大壽時,命人將乾隆皇做太上皇時居住過的寧壽宮內之樂壽堂重新修繕,然後從儲秀宮遷入樂壽堂作為自己的寢宮。所以樂壽堂瓷也與慈禧六十萬壽瓷也拉上關係。
當年七月初一日,清政府對日宣戰,甲午戰爭正式爆發,八月十五日,黃海戰役中,北洋海軍致遠號、經遠號管帶鄧世昌、林永升及兩艦官兵英勇殉職。八月二十二日到八月二十九日,慈禧發布懿旨,限制當年壽典規模。但實則慈禧在光緒十八年就已下令,翌年又成立了「慶典處」,為慶賀自己的花甲大壽籌備了兩年,全國已準備好,所以壽典規格並沒有降低。在十月十日,慈禧六旬慶典當日,群臣賀壽,全國各省大員已按規定於九月廿五日前進貢了不計其數之壽禮,各級官員又報效了共298萬餘両白銀,全歸慈禧。
慶祝活動從十月一日至十三日,排得滿滿,宮中又按慣例演戲三天,鑼鼓喧天,歡聲雷動。慶典活動主次開支用銀合共1,000萬両,其中燒製頭批瓷器就耗銀8萬9千900兩,第二批又補用3萬1千200百兩,合共12萬餘兩;光緒二十年時12萬兩之購買力,相當於現在港幣3億!當時國力惟艱,國庫支出賀壽費用,要挪用邊防經費100萬両及鐵路經費200萬両;當時1,000萬両,相約港幣2、200億,其中用3億造瓷器,實在微不足道;唯斯時清政府全年財政收入才不過8,000萬両。同日大連失陷,後戰敗割讓台灣,並賠償2萬萬両白銀。賀壽用款1,000萬両與割地兼賠款2萬萬両相比,慈禧可算是非常「節儉」了。
圖:作者提供(慈禧題字)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