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各朝皇帝實際上已不再奉祖傳的薩滿教 (Shamanism),而改奉喇嘛教了。喇嘛教即藏傳佛教,康熙三十六年 (1697) 時,已設中正殿念經處,管理誦經、祭祀及佛像諸事。
因為佛教在十四世紀後已在信奉薩滿教族群之間盛行,後與藏傳佛教結合,已成有清一代之國教。惟清帝在形式上仍奉薩滿。順治十二年(1655) 起,即以坤寧宮為供奉薩滿教之處。
賁巴瓶
其中崇佛各天子中,以乾隆最虔誠,除本身修煉密宗外,更規定首祭釋迦、觀音、關聖。用大典形式,頒行天下,此舉當然主要是尊重漢俗,但藏傳佛教與漢傳佛教一脈相承,自此,漢、滿、蒙、藏,皆於一教之內。所以拈香誦經乃乾隆日常功課,坤寧宮、養心殿、中正殿、儲秀宮、慈寧宮、圓明園、寶華殿、梵宗樓、梵華樓、佛日樓等均設有禮拜佛堂達三十多處,供奉佛教及密宗主尊。乾隆十年 (1745) ,蒙古三世章嘉國師於給皇帝灌頂之後,乾隆遂於十五年 (1750) 修造雨花閣,供奉西天梵像,作為自己之專用佛堂。
賁巴壺
大量製作具藏蒙特色瓷品
乾隆喜愛藝術,又喜瓷器,加上修佛,所以,現在兩岸故宮所見清宮舊藏,佛教法器聖物尤多,其中又甚具藏蒙特色瓷品。
雍、乾御窰有燒製粉彩及矾紅「甘露瓶」,而紋飾則多為代表聖潔之纏枝番蓮和代表吉祥之八寶紋。甘露瓶,亦稱「藏草瓶」,乃藏傳佛教密宗修行儀式中,用於盛水或插草之法器,其形制為小口束頸,鼓腹盤足,形似相傳觀音像旁供楊枝甘露之水瓶,因而得名。乾隆時期大量用瓷製作,精美絕倫,除供自我修密之用外,尚用之賞賜番僧。
甘露瓶(左)和唐代軍持
乾隆也秉承康雍二朝傳統,大量燒製密宗灌頂儀式法器「賁巴壺」,賁巴壺外型源於唐代佛教淨水瓶軍持。細頸便於把手,鼓腹可放液體,有流便於倒水。除賞賜西藏青海高僧外,亦作為皇帝進獻廟宇之用,例如乾隆祭泰山岱廟即有賁巴壺此物。
金瓶掣簽
將喇嘛教文化融入皇室中
除賁巴壺外,亦有「賁巴瓶」,「賁巴」乃藏語瓶之義,瓷製賁巴瓶,始於乾隆晚期,嘉慶時最盛,市場所見,亦以嘉慶及以後製品為多。此瓶之形制,乃參照西藏「金瓶掣簽」之金瓶而用瓷仿做,金瓶掣簽乃乾隆於五十七年(1792) 建立之靈童轉世確認制度。將靈童姓名及出生八字,用滿、漢、藏文書於玉簽上,插在御賜金瓶中,由五等喇嘛最高級、地位僅次於達賴、班禪之呼圖克圖,會同欽差於大昭寺正式確認。當時金瓶有二個,其一置雍和宮,另一置布達拉宮。
多穆壺
清代造辦處亦生產了大量「多穆壺」,配合宮廷法事、冊封、擺設、賞賜用,各種材質均有,以銅胎琺瑯器為多;乾隆時期,卻多瓷質多穆壺。有粉彩、素三粉、五彩、單色釉、仿生釉等。外形雖為藏族日用品,惟異常精美。多穆壺,藏語稱為mdong-mo,乃攪拌或盛酥油茶之器皿,酥油茶是藏胞生活必需品,在由茶磚熬成濃茶,加入酥油和鹽,攪拌至水油交融,風味獨特。至此,乾隆已成功將皇室、喇嘛教與藏民生活連成一體了。
乾隆佛裝像
圖:作者提供(頂圖為雨花閣)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