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旅居印尼雅加達時,假日有暇,上午逛完花達希拉廣場 (Fatahillah) 附近的多家博物館其中一家後,必順道造訪距離不遠的泗水街 (Jalan Surabaya) 尋寶。泗水街是名聞遐邇的古董街,以銷售東南亞工藝品、古董傢俱、西洋古玩、航海舊品及瓷器為主,如不以皇家用品為目標,總可以獵到真品。我收藏的其中六部古董縫紉機、火繩槍、潛水銅人等等,以及多件精美的明、清民窯古瓷及外銷瓷,都是在泗水街淘的。
泗水街的瓷器,大致上可分兩大類,一乃中國瓷品,以明、清民窯為主,近現代中國工藝品為副;二為外銷紋章瓷,以日本製的荷蘭東印度公司 (Verenigde Oost-Indische Compagnie,簡稱VOC) 瓷器為主,中國製外銷紋章瓷為副。雖然今日已無從前易得,但運氣好的話,也偶然見到好東西。
東印度公司總督官邸及辦公室
荷蘭東印度公司於1602年3月成立,最盛時期,有四十艘戰船及一萬正規兵員,並發行貨幣;除貿易外,甚至被授權代表荷蘭政府擴張領土。VOC於1619年在雅加達(耶加達)成立總部,當時耶加達稱為巴達維亞 (Batavia),所以,老華僑至今還稱雅加達為耶城或巴城。現在,位於花達希拉廣場的雅加達歷史博物館 (Museum Sejarah Jakarta) ,便是當時東印度公司的總督官邸及辦公室。當時瓷器、香料等貿易,都從雅加達轉運;所以,從前印尼是荷蘭以外最多VOC瓷器流散的地方。
雍正VOC粉彩描金大盤
主要在日本和中國代客訂製
在日本江戶時期 (1615年至1868年) , 繼葡萄牙人後,荷蘭人是唯一可以在長崎做瓷器貿易的外國人,他們以出島 (Deshima) 為據點,粗略估計每年在日本訂製約二十多萬件瓷器。其中的VOC瓷,不作銷售,全部只供VOC自用,以青花為主,紋飾以中心有VOC紋章,圍繞盤邊用花卉或分格六瓣至八瓣,再繪以其他紋飾,日人稱之為「芙蓉手 (Fuyode)」。
青花芙蓉手VOC瓷,全在日本訂製。而代客訂製的,餐具則以家族紋章為主,人物故事為副,除青花外,亦有五彩、粉彩。家族紋章瓷器,當時以英國訂製最多,荷蘭次之,法國又次之,都是通過自己國家的東印度公司訂製;其他歐洲國家,市場少見,甚至於無。
VOC青花芙蓉手大盤
在明末至清初,VOC亦在中國代客訂製瓷器,同時有訂製自用彩瓷,其紋飾、風格與在日本訂製的略同,所以現在歐洲所見很多帶日本風格的人物故事外銷瓷,其實,大部份是在中國生產的訂單製品,其中以西洋神話為題材,則全都在中國訂製;可能因為十七世紀初荷蘭改信奉基督新教卡爾文教派 (Calvinists),所以VOC訂製傳統的聖經故事題材則相對較少。
但是,VOC在雍正七年 (1729年) 訂製過一批自用粉彩餐具,非常特別,乃紀念VOC在1728年首次發行用於亞洲貿易的銀幣,以及第一艘載此種銀幣於1728年12月3日由荷蘭直航,於1729年8月4日抵達廣州的貿易商船「覺士韓號」(Coxhoorn),所以,瓷器紋飾採用銀幣背面圖案。
雍正淡墨粉彩Titsingh家族紋章湯盤
銀幣圖案是常見的瓷器紋飾
銀幣成色94%,重32克,有荷蘭國及VOC紋章,及1728紀年款,並有拉丁文座右銘 Concordia res parvae crescunt,意即 Harmony small things grow big,與我們的「家和萬事興」異曲同工;137箱銀幣圖案瓷器於1730年1月7日離開廣州。銀幣和銀幣圖案瓷器是今日配成一套研究VOC的相關藏品,現在歐洲市場仍見有售,雖價略昂,但為瓷友追捧。
1728年VOC銀幣
按荷蘭的記錄,VOC在1610年從中國裝運瓷器9277件,1612年38641件,1636年259380件,1637年210000件,1639年366000件。從1602年 (萬曆三十年) 成立至1695年 (康熙三十四年) 由廣州運至巴達維亞,再轉運至歐洲的瓷器,平均每年二十多萬件,之後漸少。VOC在1798年破產結業,從斷續不全的資料估算,VOC營業197年,從中、日運歐瓷器應接近四、五千萬件,但可惜VOC商船在巴達維亞外港至大亞洋北海途中沉沒甚多,據聞尚有很大部份未出水。從前泗水街亦偶有見出水瓷,現在,出水瓷差不多全在阿姆斯特丹和倫敦批量拍賣了。
圖:作者提供(頂圖為泗水街古董店)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