琺瑯彩瓷器是康熙時期用西方彩料和技術在宮內作坊燒成的新品種瓷器。燒琺瑯的原始動機原本是為了改進國產掐絲琺瑯器的釉層質感和發色。參與其事的有西洋傳教士,有從廣東徵集的琺瑯器匠人,以及來自景德鎮的瓷器匠人。初期所用琺瑯彩料,完全靠從西方進口,迄康熙五十九年,清宮內府作坊始自煉琺瑯彩料,唯到雍正五年,所用彩料仍然要依賴進口。
但到了雍正六年,按該年二月二十二日《雜錄檔》載:「栢唐阿宋七格等奉怡親王諭:著試燒煉琺瑯料。遵此。」斯時再次開始煉造琺瑯彩料,參看同年七月十二日圓明園來帖謂:「本月怡親王交西洋琺瑯料月白色、白色、黃色、綠色、深亮綠色、黑色,以上共六樣。舊有西洋琺瑯料月白色、白色、黃色、綠色、深亮藍色、淺藍色、松黃色、深亮綠色、黑色,以上共九種。新煉琺瑯料月白色、白色、黃色、淺綠色、亮青色、藍色、松綠色、亮綠色、黑色,以上共九樣。新增琺瑯料軟白色、秋香色、淡松黃綠色、藕荷色、淺綠色、醬色、深葡萄色、青銅色、松黃色,以上共九樣。」換句話說,琺瑯彩料至此除舊有進口料九種以外,內府已煉成包括幾個連進口料都沒有的新色共十八種。 至雍正六年七月,由於已掌握了琺瑯彩料的煉製技術,彩料來源自此不再受西洋進口的制約了。當時怡親王下令「造辦處收貯的料內月白色、松花色有多少數目,爾等查明回我知道,給年希堯燒瓷器用」。就是有意識地把煉彩料和生產技術由內府作坊轉移至景德鎮御窯廠,御窯廠從而開始代替造辦處生產琺瑯彩瓷器了。 至於工藝技術方面,據《雍正三年各作成做活計清檔》載,在雍正三年八月以前來京參與燒造琺瑯彩瓷器的景德鎮瓷器匠人,有「畫磁器人」、「做磁器匠人」兩大工種,雍正三年八月以後則只有「畫磁器人」宋三吉留在琺瑯處從事畫琺瑯活計,其餘的「做磁器匠人」被送回江西景德鎮。及至雍正七年閏七月初九日,圓明園來帖內稱:「本月初八日怡親王交年希堯送來畫琺瑯人周嶽、吳士琦二名,吹釉、煉琺瑯人胡大有一名..........郎中海望奉王諭:著將琺瑯料收著,有用處用。其周嶽等三人著在琺瑯作行走。」換句話說,在琺彩料煉成前後時期,景德鎮選送巧匠,送入內府工作,就是建立景德鎮和內府之間的生產技術交流。 當年年希堯自江西選送京的匠人,有「畫磁器人」「做磁器匠人」「琺瑯人」、「吹釉人」、「煉琺瑯人」等不同的技術工種。年希堯送來的這些人材的原因,幾乎可以肯定是因為配合怡親王要把製煉琺瑯彩料技術和生產琺瑯彩瓷工藝全盤轉移到景德鎮御窯廠,所以年希堯遂從景德鎮選派人員赴京學習、交流、培訓。當受訓人員回景德鎮後,便能迅速推動和執行,實現景德鎮御窯廠琺瑯彩料製煉及琺瑯彩瓷器生產一條龍了。 圖:作者提供(頂圖為蘇富比拍品康熙琺瑯彩蓮花圖盌)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