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州窯黑瓷虎皮斑、玳瑁釉、油滴釉、鷓鴣斑、剪紙貼花、木葉紋等眾多品種裡,最具禪意的,也是吉州窯獨有的,就是「木葉紋貼花黑釉碗」了。紋飾就是那麼簡單的一片葉子貼在碗心,有半葉、一葉,也有二、三葉疊加的。木葉貼花黑釉碗是吉州窯創燒的,未見於其他窯口。
製作方法是先將天然樹葉浸水腐蝕,留存葉脈,貼在已施黑釉的器物上,再罩透明黃釉,高溫燒結後葉脈仍清晰可見。碗上之木葉,大小形態無一片雷同,皆是窯工信手拈來之物,別有一種天然佳趣與及古拙情懷,可謂獨具匠心。所用葉子有用桑葉或菩提葉,有瓷友謂葉是貝葉,但貝葉狀如葵葉,撕開成條狀,古代佛教緬文及巴利文經文,就是抄刻在貝葉上,謂之「貝葉經」。 日本人稱吉州窯木葉紋碗作「木葉天目碗」,天目碗此名稱是因宋代時日本僧人來華學法,必到五山之首的天目山徑山寺進修,回國時都帶了建窯黑釉瓷盞,稱之為天目碗,日語音作「Tenmokuwan」。日本人按不同花紋和色澤把黑瓷分為油滴天目、玳瑁天目、木葉天目等等;他們甚至還把日本本土燒製的黑瓷稱為瀨戶天目,而朝鮮燒的黑瓷則稱之為高麗天目;導致中國陶瓷界也無端自我紛紛「天目」一番,把中華國寶驟變為東洋名物。 宋代時全國黑釉瓷窯口甚多,不見有以木葉為飾者,唯吉州永和窯而已。木葉紋迄今未亦見於瓶、罐、盤、壺之類器物之上;只見於茶盞,而茶盞亦只有兩種,一是普通半圓碗,一是斗笠碗,且無一例外採用普通黑釉,只有少量用褐釉。 木葉紋碗的製作工藝並不複雜,釉不及底,修足相對同期的兔毫盞、鷓鴣斑盞等較粗糙,所以可斷定並非宮中御用品,應該是民用的,而然,以其產量稀少,又不可能是一般民間日用器。就其禪意,前人推斷木葉碗可能是為禪寺僧人特別燒製的專用品種。吉州窯處於贛南地區,在唐、宋時期,贛南是中國禪宗寺院密集的地區,在此種特殊環境中,這推斷也許不無道理。 吉州窯木葉紋碗今日在世上已成為瓷友夢寐以求的器物,一片有完整木葉紋的殘件,巳堪細細欣賞了。所有今日拍場上出現的吉州窯木葉紋碗,都能以善價拍出。 現在台灣陶藝家,秉承中華傳統,又受日本文化影響,近年燒製了不少創新形態的木葉天目,以不同植物葉子配合較亮麗的黑褐釉,在傳統藝術中突顯了一丁點時尚與復古情懷。 圖:作者提供(頂圖為吉州窯木葉紋碗)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