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極愛雅玩,嗜古好新,酷愛各類工藝品,又喜瓷器,而督陶官唐英又全力配合,在御窯廠大展拳腳,正如朱琰《陶說》云:「戧金、鏤銀、琢石、髹漆、螺鈿、竹木等,無不以陶為之,仿效而肖。」開創出歷代未有之仿生陶瓷奇觀。 乾隆官窯中的仿古仿生瓷器,最惹人注目的應該是瓷仿古銅器了。用泥塑做古代青銅器的形狀相對較容易,若以瓷釉仿古青銅器上的紅班綠鏽與及和裝飾紋樣的腐蝕形態,恐怕是最難的部分。
有美術基礎的瓷友都知道,若直接用繪畫彩料在紙繪製,不論如何細微和色彩如何變化,都可能摹寫出來,但以釉藥色料在瓷胎上描色,卻面對三個難題:其一生釉藥的顏色,有時根本就不是肉眼看到顏料的本來色彩,例如混合原料和混合氧化物的釉藥,往往和心目中的顏色大相逕庭,例如很多顏色釉,根本不是本色,表面看只是泥色。其二釉色燒成呈色變化萬千,成品呈現的顏色往往根本不接近想要的顏色。其三是不同釉藥要用不同温度燒成,例如鮮艷色的釉色,在低温較易呈現,但同時又釋放大量金屬物質,影響呈色;相對高温釉較穏定,也不釋放金屬物質,例如仿古銅彩要應用到的鐵結晶釉,其呈色會有多個不同程度的黃、褐、赤、綠、藍、黒等二十多個色差變化,可能不一定有一個呈色適用於仿古銅彩。所以做仿古銅瓷器,可能要經過千百遍試驗,方有三分膽量去嘗試生產。現在這麼一說,也一個頭兩個大了。 古銅彩為乾隆創時的新品種,古銅彩的燒製,首先要高溫燒成茶葉末色釉,再於其上加繪金彩和綠鏽斑色,然後入窯低溫二次燒結,才能達到古舊斑駁的效果。古銅彩是古代鐵結晶釉中重要的品種之一,屬高溫黃釉。以氧化鐵為呈色劑,經1,200℃至1,300℃高溫還原燄燒製而成;釉面呈失透狀,釉色黃綠摻雜似茶葉細末,綠者稱茶,黃者稱末,古樸清麗,耐人尋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一件仿古銅彩花觚,此觚以松石綠釉仿出銅器的鏽斑,效果十分逼真,釉色古樸,紋路清晰。在瓷器上作出這種效果則始見於乾隆。不僅罕見,且能體現出乾隆時期的高超製瓷技術。除仿古銅彩,仿銅器鎏金或者仿黃銅製品也是乾隆時期較為常見的工藝,它主要是利用金箔或黃釉仿出銅器的鎏金效果。這種典雅綺麗的仿黄銅彩釉也是乾隆時期的新創釉色,僅憑肉眼無法辨別是瓷還是銅。由是觀之,仿古也者,其實是創新! 圖:作者提供(頂圖為嘉德2017拍賣乾隆仿古銅釉海螺足敞口尊)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