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播出的港台《鏗鏘集》,翻炒所謂中聯辦控制三聯、中華、商務三大書店的舊聞,以配合其「中聯辦操控香港文化出版界」的預設立場。這條舊聞2015年壹週刊已經炒作過一次,可惜外界反應冷淡,自討無趣。但現在《鏗鏘集》竟然在3年之後,花上不少人力物力再次炒作這樣一條舊聞,不論調查手法、結論都與當年壹週刊如出一轍,這樣的所謂調查報道,不但違反新聞規律,更令人懷疑港台是政治考慮過於新聞考慮。
事實上,這個專題不遲不早在「六四晚會」前夕出街,時機顯然是經過部署的,出街之後《蘋果日報》更大力跟進,並且在短時間推出不少跟進報道,連不少網上媒體也被牽涉其中,彼此早有部署、「唱雙簧」之意已是躍然紙上。如果港台可以因為壹週刊的報道沒有人理會、沒有迴響,就利用大氣電波為其再炒作一次,自甘作為其喉舌宣傳,這樣外界不禁懷疑港台與壹傳媒的關係,究竟他的定位是公營媒體還是壹傳媒的子公司,港台應該給出一個說法。
為什麼說《鏗鏘集》有關「三中商」的報道是政治考慮多於新聞考慮?因為新聞講究時效性、新聞性,以及對社會的影響性。但所謂「三中商」的調查報道全屬舊聞,都是照搬壹週刊當年的內容,不過派記者裝模作樣的「調查」一次,根本沒有任何新的內容,從新聞性及時效性都是不及格。
以社會影響性來說,當年壹週刊花了不少人力心力,猶如「發現新大陸」般炒作中聯辦「迂迴持有」「三中商」,但外界卻反應冷淡,原因很簡單:一是「三中商」屬於國有企業,基本上不是秘密,就如不少在港的國有企業一樣,他們從來沒有隱瞞其背景,而大量國有企業在香港營運也是客觀的事實。因此,市民都認為壹週刊根本是小題大做,無事生非。
二是「三中商」一直在港合法經營,從來沒有引來什麼問題。所以,當壹週刊將矛頭指向「三中商」時,根本引不起社會迴響,反而為批評為上綱上線。對於這樣一個沒有新聞性、沒有影響性、沒有水平的報道,外界毫不關注實屬正常,反映該報道沒有價值。但奇怪的是,港台卻要在3年之後翻炒這樣一個舊聞,當中考慮的恐怕不是新聞而是政治。
據負責該報道的港台記者表示, 2015年《壹週刊》的報道沒有多大迴響:「當時諗到覺得好大件事,而覺得個社會會關注,但係結果係好似……真係冇乜迴響。」所以他堅持要再做一次。該作者自揭這個報道的真正目的,原來不是為了市民的知情權,而是因為當年壹週刊刊出時外界沒有迴響,令他憤憤不平,所以決定再做一次,這就是《鏗鏘集》翻炒舊聞的真正目的。這個理由荒謬絕倫,如果港台是壹傳媒的子公司,他眼見壹傳媒的報道乏人問津,拔刀相助還說得過去,但港台是由公帑營運的公營傳媒,有什麼理由要協助壹週刊宣傳?有何理由利用寶貴的大氣電波翻炒毫無價值的報道?港台的做法,等如是以公帑資助壹傳媒「造勢」,已經違反了電台守則。
更令人疑惑的是,這個報道的時機千選萬選,特意選在「六四晚會」前夕,這段時間《蘋果日報》為催谷市民參與晚會,無所不用其極,各種流言、抹黑此起彼落,在這樣的時間點上,《鏗鏘集》故意將一個無時效性的報道,安排在「六四晚會」前夕播出,目的根本是為《蘋果日報》提供炒作的彈藥。及後《蘋果》果然大力跟進,甚至連一些新媒體都不放過,「獵巫」似的「偵查」哪些新媒體有所謂中資或建制人士背景。《蘋果日報》多年來甘當外國勢力喉舌,現在竟反過來「揭發」其他媒體的背景,本身已令人失笑。最令人反感的是,《蘋果日報》連串的行動,完全是為配合《鏗鏘集》的報道而來,一方面《鏗鏘集》翻炒壹週刊的舊聞,另一方面《蘋果》又炒作《鏗鏘集》的內容,兩者互相呼應「唱雙簧」,如果說彼此沒有部署,這是當全港市民都是傻瓜。
港台有明顯政治立場眾所周知,現時已經沒有人會期望港台扮演好政府宣傳平台的角色,外界只希望港台不要太過份、不要太離譜,不要太政治掛帥。但這樣「卑微」的願望港台都做不到,為了炒作政治事件、為了為「六四晚會」造勢,竟然搞出這樣一個舊聞專題。在有預設立場之下,對正當經營的商戶大扣帽子。這樣的港台與其說是公營機構,不如說是反對派喉舌,是壹傳媒的子公司更加準確。然而,壹傳媒財來自有方不必花費公帑,港台卻要每年花費納稅人10億元的血汗錢,既然港台已經不務正業,不如干脆關門大吉,節省納稅人10億元公帑用作其他民生事務,不是更好嗎?
原圖:大公報、HKG報 http://news.takungpao.com/hkol/topnews/2017-06/3458148.html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