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官窯瓷器底款,以雙圈及雙方框為主,最常見者為「大明成化年製」六字款。後世仿製成化瓷器,亦大多書六字款。但成化真款字體,並不規整,有類稚子手筆。著名古陶瓷鑒定專家孫瀛洲先生在其著作談到成化官窯款時說:「成化官窯器的款識多用藏鋒筆法,故少有纖細的筆鋒;而且筆道粗、字體肥,柔中含有剛勁,格外顯得圓拙有力極有含蓄。」
他曾用六句歌訣予以概括,云:「大字尖圓頭非高,成字撤硬直倒腰;化字人匕平微頭,製字衣橫少越刀;明日窄平年應悟,成字三點頭肩腰。」翻譯成口語,意即「大」字第二筆有尖有圓,出頭不高,「成」字第五筆撇筆硬直,「化」字的「人」、「匕」二字的上端相平,「製」字之「衣」部第二筆很少超越立刀處,「明」字左邊的「日」上窄下寬,「年」字則累呈肥胖,「成」字末筆之一點,就沒有固定,有的在頭部,也有在肩、腰處。 瓷友口耳相傳,認為成化款的寫法,是憲宗皇帝即位時之御筆,而由御窯寫款匠人臨摹而成官窯瓷器款。後世認為成化官款布局精妙,筆法剛柔並相濟,稱此書法為「童體老功」。但實則成窯官款是否憲宗御筆,值得商榷。一則無檔案資料,二則成化帝朱見深1447年出生,1457年,他爸爸英宗因奪門之變而復辟,朱見深重被立為太子。於天順八年 (1464年) ,當年他17歲,登基成為憲宗。除非他在十歲稚齡第二次被立為皇儲時即預知不會再被廢而又立志以「成就德化」為將來登基年號,預先寫下「大明成化年製」數字備用,否則童體書法出自成化之手一說,較難成立。 明朝皇帝多擅書畫,成化亦然,即位之初,就在成化元年作了《一團和氣》圖,藉此教諭群臣:「合三人以為一,達一心之無二。忘彼此之是非,藹一團之和氣。和以召和,明良其類。以此同事事必成,以此建功功必備。豈無斯人,輔予盛治?」畫中題跋就顯示了他的書法並非「童體」。而有瓷友亦花了心思,從成化書法字彙裡拮取了「大明成化年製」六字,顯示了真實的成化書法字體,誠有心人也。所以有理由相信成窰官款,亦非成化登基之初的手筆。而按丙午年 (1486) 成化三十九歲時之御筆,亦無返老還童之跡象。凡此種種,更有理由相信極可能是御窯專業寫款人的傑作,而成化亦喜之,才可一寫23年(成化二十三年九月明孝宗弘治繼位第一年仍沿用)。猶如雍正時期,凡字都指定由戴臨負責,而徐國正則專司寫款一樣道理,未審瓷友以為然否? 圖:作者提供(頂圖為各式成化方框款)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