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元代雜劇流行,以戲曲人物作紋飾入瓷,元代就有了,歷明代而迄清,這種以戰鬥場景為畫面題材的「刀馬人」紋飾,至康熙尤盛,到了乾隆,因社會形態不同和皇帝的審美觀改變,刀馬人物故事紋飾才慢慢衰落。 滿人入關之初,為着寵絡漢臣與及治理漢民,康熙除了帶頭祭孔、拜關帝,更命大學土范文程 (1597-1666),把中國四大名著,《三國》、《西遊》、《水滸》、《紅樓》譯成滿文,讓八旗子弟能更暸解,更融入中華文化。
四大名著中的戰爭場景,尤討滿人喜愛,因為滿人本尚武,正如《天咫偶聞》云:「國家創業,以弧矢威天下,故八旗以騎射為本務。」為維持軍隊和平時的戰鬥力,每年立秋之後,康熙都要親自率滿朝文武、八旗子弟作為期二十天左右的「秋彌」,即到木蘭圍場打獵。康熙在位時到過木蘭圍場四十次,可見其重視程度;亦可知當時為何刀馬騎射人物興盛的原因。 四大名著的「刀馬人物」,更引申至和當時已在民間流行的戲曲小說和歷史戰爭故事,如《隋唐演義》、《楊家將》、《說岳全傳》等融合,做就了更多題材,豐富了幾許「刀馬人」瓷器的主要裝飾畫面。 清許之衡之《飲流齋說瓷》:「繪戰爭故事者,謂之刀馬人,無論明清瓷品,皆極為西人所嗜。」那為什麼西方人會這麽喜歡「刀馬人」這種瓷器呢? 緣自公元11世紀羅馬天主教教皇御准,由西歐的封建領主和騎士展開對他們認為是異教徒國家發動了持續二百多年的宗教戰爭的「十字軍東征」 (Crusades 1096-1291) 。再加上康熙同時期的16及17世紀之間的西方殖民主義擴張和大量的獨立和宗教戰爭,在西方也戰事連綿了一千幾百年。西方人看冷兵器戰爭有共鳴,所以西方人非常喜愛。在這個特定的時空環境,西方人也重視這類瓷器,康熙刀馬人瓷器的重器,國外收藏特別多。 圖:作者提供(頂圖為康熙刀馬人物五彩瓷板)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