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第一名,得分為90.2分,較去年上升0.4分,也是97年回歸以來得分最高。要爭取世界第一已經很難,還要長期維持更是難上加難,這是一件非常值得驕傲的事,難怪林鄭月娥親自於禮賓府從美國傳統基金會創辦人傅爾納手上接收這份榮譽。
港競爭力基石
報告值得留意的是,香港的得分大部分比去年高,其中「財政健康」、「營商自由」、「貿易自由」、「金融自由」獲得全球最高分;還有「政府誠信」、「司法效用」、「貨幣自由」、「財產權」合共8項均得分達90分以上。這代表香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而獲取這些榮譽,也是維持香港經濟繁榮和國際競爭力的基石。
自由經濟和樓市發展有沒有關係?筆者認為是有的。比如說在「財政健康」方面,香港維持100分滿分的水平,代表港府庫房豐收,財政狀況良好,經得起考驗。還記得97年亞洲金融風暴以及08年世界金融海嘯嗎?當時引發全球經濟大衰退,股市大跌,樓價也急跌,好彩香港財政儲備穩健,才能夠成功擊退大鱷的衝擊。
應助首置上車
香港擁有穩健的財政狀況,即使受到金融海嘯衝擊都能克服。港府常常提醒民眾應小心樓市爆破風險,呼籲市民入市要量力而為,而金管機構屢次收緊按揭成數,以及買樓必須做壓力測試等等,使這幾年弱者上車困難,私樓物業大部分落入強者手中。
就以私樓巿場擁有者的比例作分析,自從港府實施雙倍印花稅後,買樓成本大幅增加,理論上購買第2層樓或以上的人會減少,甚至擁有第2層樓以上的人會沽貨才對。然而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度擁有3層樓以上的人有172,866人,2015年有170,855人,而2012年只有166,582人,也就是說幾年間,擁有3層樓以上的人不斷增加中,比未出辣招的2012年大幅增加了6,284人。
筆者提出這些數字,是想表達一個信息,政府的雙倍印花稅並没有迫使擁有2層樓以上的業主賣樓,相反他們卻出現增持的現象,很明顯辣招沒有把業主嚇倒。既然這些業主肯付雙倍印花稅買樓,自然也會以家庭成員名字購買,首置買家中就不乏這些靠父幹的實力派。這是殘酷的現實,要避免這個社會強者愈強,就要幫助實力較遜的首置者上車,除了快速加推資助房屋之外,放寬細碼私樓的按揭成數,也是一個合乎情理的做法。
原圖︰HKG報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