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生活

支燒

2017.12.23 22:00 生活 黃艾

「支燒」,又名「支釘燒」;支釘的實際作用,在使釉面滿釉,如施滿釉而不用支釘,燒成後,足底的釉會和匣缽粘結。使用支釘,則能隔開二者,防止釉和匣缽粘連;更可以使瓷器底部製作得更薄,更輕巧;支釘又能支撐器皿,防止塌底變形。 支釘的另一個作用,在使器皿足底內外連通,受熱均勻。例如汝瓷,是在還原氣氛下燒成,若温度稍有不同或者還原氣氛有異,便會造成顏色差異。使用支釘,會使整個瓷器連成一體,溫度均勻,保證了瓷器內、外壁顏色一致,成品更美觀。

各種支釘墊片

各種支釘墊片

最原始的支釘燒,就是將碗或盤子一隻疊在另一隻之上,在瓷器之間各用數顆至十餘顆粘土做的支釘隔開,然後一整疊放在窯床的無釉墊片上,不用匣缽裝燒,其目的只不過是把兩件上了釉的瓷器分隔,不使燒成後粘結在一起而已。此法常見於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南方窯口中青瓷的燒造;遼、金時期北方窯口也採用此法。其他時期用這種支釘燒造方法很少,原因是這種方法沒有把火焰與製品相隔離,容易因粘窯砂、飛灰而造成較多廢品;而最主要是這種所謂「支釘疊燒」不能堆叠過高,浪費了窯室空間,間接浪費燃柴。一方面耗燃料,另方面多廢品,令燒造成本增加。
汝窰(左)哥窰(中)官窰(右)支釘痕

汝窰(左)哥窰(中)官窰(右)支釘痕

而講究的燒法就是「支釘匣燒」;即把每件瓷器架在支針上,再放入匣缽,如此一來,既能滿釉,又不會和匣缽粘連;更兼受熱均勻,保證了整件瓷器內外顏色一致,減少因粘窯砂飛灰而造成的廢品;充份利用窯室空間,保障了產品的質和量,亦穩定了成本。但為了預防塌窯變形,支釘不能距瓷器底足邊太近,若支釘太靠外或者太靠內,防塌效果都不好。
滿釉汝窰瓶與支釘痕

滿釉汝窯瓶與支釘痕

「支釘匣燒」中以汝窯而著名,北宋晚期,原為民間生產印花青瓷的汝窯被選為官窯,專為宮廷燒製御用瓷器,因此汝官窯才用「支釘匣燒」這種極致的燒法。汝官窯支燒有兩種,一是直接把數個粘土支釘粘在瓷器底部;二是把瓷器放在有支釘的泥餅上,然後入匣單燒,燒好後再把支釘敲掉。所以在所有支燒瓷器裡,支燒汝窯是無釉面積最少的,除了幾個支釘痕以外,通體有釉。雖然汝窯燒製時間二十年不到,但已確立了一個支燒的典範。 古代常用的支釘,有圓環形、圓餅形、三叉形、四叉形、長直形等多種,上面都有齒狀凸起。但支釘是一種燒窯工藝,不代表窯口,當時成百上千的不同窯口都在使用。所以今天很難判斷支燒是那個窯口創燒的,亦不能只從支釘判斷窯口。
龍泉窯支釘痕

龍泉窯支釘痕

有些瓷友認定支燒是龍泉窯所創,但其實在五代時期,北方的耀州窯,四川的霍州窯等就已出現了支燒。龍泉窯在南宋時期曾出現過支燒瓷品,例如鳥食罐、文房筆洗之類。龍泉的支釘較粗,一般呈圓形。 宋代的定窯用「覆燒」,就是把碗反過來扣在匣缽內的格上,所以口沿沒法上釉,燒成後口沿露澀胎,謂之「芒口」,芒口雖然可以後用貴金屬包邊使用,謂之「扣」,但使用起來也很是不爽。所以支釘是減少器物與窯具的接觸面最佳的選擇。
支燒湯匙

支燒湯匙

今天我們用的瓷器,已完全不用芒口瓷器,尤其是食具,有芒甚至露澀胎的不堪用;例如今天我們用的湯匙,因為要放入口中,所以全部滿釉用支燒。雖然現代技術已有中高温無痕支釘,成品看不到支釘痕,但也還是支燒。
無痕支釘

無痕支釘

圖:作者提供(頂圖為粘土支釘)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