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時事

專業標準的新聞從來沒有改變

2017.07.01 16:00 時事 邵盧善

《蘋果日報》創辦人黎智英日前發表署名文章,論述「新聞的變革」,聲稱手機出現顛覆了新聞的「定義」與「製造」,如今正是「傳媒文化大革命」的時候。他説:今天的新聞定義已和過去不同,明天的新聞是什麼?根本沒有人知道! 「新聞」是否「商品」丶新聞事業與商業公司有何異同?社會上沒有一致公認的說法,可是,專業新聞人員從不認同自己的製作是一般商品,新聞學者信守的専業標準也一貫不變,「新聞」的定義,紙媒年代如是、電子傳媒年代如是丶IT科技一日千里的年代也沒有改變!改變的衹是內容傳載方式!

大眾傳媒豈會與獨裁為鄰?

黎先生是成功商人,捕捉市場觸覺敏銳,往往洞悉先機,可是,對於新聞的認知卻與專業脫節,其論點頗多值得商榷之處。他說,大眾傳媒是一言堂的壟斷機構,手機出現之後,大眾傳媒走進了深山幽谷的古堡,與獨裁做隣居終老。這個說法以偏概全,失諸偏頗。 現實社會不少媒體的主事人專橫獨斷、在自己機構形成一言堂,不等於可以壟斷了整體社會的新聞事業;在手機及社交網頁形成社會碎片化之今日,大眾傳媒更是抵抗獨裁的中流砥柱,何以竟會與獨裁做隣居終老?君不見,美國總統特朗普不斷用社交網絡攻擊媒體發放「假消息」之際,《紐約時報》丶《華盛頓郵報》丶CNN等大眾媒體,不是堅守崗位、繼續報道各種悖反威權的真相嗎?

新聞與八卦混為一談的歪理

新聞專業人員最不能苟同的是,黎先生把「新聞」與「八卦」混成一談,他說,新聞的定義在有手機的人民手上,個人的分享交流的過程,變成了新聞產生的過程。個人自傳與其親戚朋友日常生活瑣事,容或可以滿足個別人士的八卦心態,幾時可以取代傳統的專業新聞?長期沉溺於社交網絡的人,又如何知道世事、追上現實社會的發展? 黎智英文章的結尾,點出他的心聲:「個人資訊丶個人意識主導世界,山高皇帝遠的政治和政府越來越少人關心,最後成為人民意識的孤島,獨裁也就不可怕了。」他當前目標就是反政府丶反建制。 無論個人對現狀如何不滿,總不應該鼓吹對社會不聞不問的態度,人人傾向無政府主義的社會還能存在嗎?整體不在了、還有個人嗎? 原圖:大公報 http://news.takungpao.com/hkol/imgs/2016-01/1427464_wap.html http://news.takungpao.com.hk/paper/q/2016/0524/3324175.html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