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到新聞視頻出現茫然面孔,聲聲「看不到香港未來」,胸口不禁陣陣揪痛,是什麼社會背景孕育了如此沒有意志的人?尤其是未踏入社會的青少年,何以如此看待自己的未來人生?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公民教育,完全徹底失敗!
知識改變命運,自已創造未來,不是中外古今安身立命的座右銘嗎?每個人的前途都靠自己打拼,並不依賴社會安排,也不能靠他人賜給。
香港、台灣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經濟起飛,社會面貌脫胎換骨,被譽為亞洲小龍,靠的就是努力打拼。台灣一首閩南語歌曲「愛拼才會贏」,風行全球華語地區,主題歌詞就是「⋯⋯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愛拼才會贏。」之後更先後出現粵、潮、普通話等歌詞版本。聲聲看不到自己前途的人,可能也曾在卡拉OK中唱過此曲。唱到「愛拼才會贏」這句的時候,有沒有撫心自問,自己曾否努力打拼?天大地大海濶天空,自已可曾去闖?
年輕世代前途灰暗?用的是什麼標準?先作橫切面與其他國家的比較吧,16至24歲青年失業率,香港在發達國家中只輸日本,今年七八月,分別是5.6及5.9%,由90年代至今平均是5.54%,美國今年在8至9%之間,南韓、英國都超過10%,歐盟平均是13至14%,個別國家更高,法國超過20,西班牙、義大利更超過30%,大家可以想像嗎?
香港年輕人羨慕美國,知道美國年輕世代因為求學而欠債的情況嗎?根據最新數字,美國有四千三百萬人由求學時期積欠貸款未還,總數款項一萬五千四百億美元,以2018年畢業大學生計,共欠聯邦政府119億美元,平均每人欠債38,390美元。這些債項幾時還得完?難怪學生貸款是美國壞賬率最高的,達到35%,遠遠高於信用卡(23%)丶汽車(21%)、房貸(11%)。
香港社會歷經艱困,克服一波又一波風浪,與時並進。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小學教育制度殘缺,師資與校舍設備良莠不齊,又僅有一間大學,青少年如何打造自己前程?不能上大學的紛紛學習外語,英、法、德、日、義大利、西班牙的語文班都有,造就了以後對外貿易的人才,也有會計、簿記速記等專科,本港勞工市場不足,便到海外發展,海員也是熱門行業,前途都是大家雙手打造。
七八十年代,中文成為法定語文,高等教育機構先後擴建,大陸內地改革開放,香港社會各方面殝至世界水平,可是,立法議員全部普選的訴求卻不能達成,政治智慧優越的英國政府作了務實決定。選舉政治需要成熟配套,不能一蹴即就。
思想家、教育家錢穆創辦新亞書院時,親手寫了校歌歌詞,主題幾句:「手空空、無一物,路遙遙、無止境」、「艱險我奮進、困乏我多情」,勉勵青年學子毋迷惑於逆境,勿失性於艱難。際此社會動盪,街頭暴力事件迭生,更值得大家深省。
原圖:大公報
http://www.takungpao.com.hk/news/232109/2019/1007/358333.html
http://www.takungpao.com.hk/news/232109/2019/0812/334668.html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