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窯,又稱銅官窯,位於長沙市望城區銅官鎮一帶,故名「銅官窯」,實際與「官窯」一點關係都沒有,是唐、五代時期不折不扣的民窯。長沙窯出產青瓷,製品運用多種裝飾技法,品類繁多。考古發掘出土了大量釉下彩器物,乃在此之前未見之工藝,先輩馮先銘、李輝炳二位負責調查,確認長沙窯是釉下彩陶瓷器的始祖。因為長沙窯對宋彩繪瓷的發展有重要影響,在陶瓷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國務院在1988年公佈長沙窯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該窯已被廢棄千年,從未見相關文字記錄。是在1957年以後,經過多次考古發掘,已出土了大量瓷器碎片。從這些器物來看,長沙窯瓷器的胎質多為灰白色,釉色以青、綠、藍、醬、黃等色為主,釉層較厚。長沙窯除了在歷史上的價價值外,最為瓷友稱道的,使便是它的美學價值,長沙窯器皆造型豐滿,變化多端,樣式新穎多變,形制摹仿當時盛行的金品銀器,裝飾和色彩,亦豐富多姿。紋飾亦包含西亞人物、各種動物、植物等。尤其是瓷塑的動物更是生動活潑、栩栩如生。將文字用於紋飾,亦為長沙窯器之一大特色。文字裝飾有民歌、詩文、諺語等。 根據遺址地層推斷,窯場創燒於中唐,五代為其極盛期,其後衰落。長沙窯主要有釉下彩、模印貼花、貼花、刻劃花、印花、鏤空和雕塑等裝飾技法,其中以釉下彩最具特色。唐代以前的瓷器多為青瓷單色釉。而自唐代以後,始使用釉下彩技法,也就是將鐵、銅等呈色劑摻入顏料,在瓷器上繪畫圖案,然後再覆蓋上一層透明釉再燒結,使色彩從釉下呈現,大大提升了美觀度。這種技法沿用至現代,對世界陶瓷製作和裝飾技法具有重要的意義。 因為長沙窯器瓷友都欣賞,所坊間仿品亦多,但仿品胎質往往太精細了,沒有含細沙,胎色也不灰白。真品青釉或釉下器都會先塗了白色化妝土,所以透明青釉燒後多呈棗皮青或棗皮紅。仿品有時會刻意摹仿器內凹凸不平的工具痕跡,不意胎壁便弄得較為厚重了。長沙窯當時的燒製溫度為1150 ℃ -1200℃,沒法達到完全瓷化階段,帶有少許吸水性,驗測結果為1.82-8.85%,而仿品因使用的窰爐太完善了,效果多半高於1200℃,一調校又低於1000℃了。要不就全部瓷化了,沒有吸水性;要不就燒成後還是陶,吸水如青磚。真讓人啼笑皆非。 圖:作者提供(頂圖為長沙窯青釉褐彩鴿形哨)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