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時事

局長憂慮樓市泡沫

2017.06.11 14:00 時事 蔡志忠

香港不但資訊透明,新聞報道也十分自由。大家如果有留意新聞,一定知道香港樓價不斷破頂,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連續15個星期創出新高,是20年以來第二次,上一次是97年樓市爆破之前,當時也是連續升了15個星期。於是坊間開始有一種聲音,預告樓市有可能步當年後塵。 不知大家是否清楚,當年的15連升樓價漲了27.7%,今天的15連升樓價只漲了8.14%,兩者是有一定差距。傳媒有一個習慣,喜歡嘩眾取寵,這類樓市創新高的報道,肯定出現在各大媒體報章的頭條,連電視也廣泛報道了,除非不在香港居住,否則沒有港人不知道樓價已屢創新高。樓價升得愈高,自然愈存在危機,究竟樓市走到今天,有沒有泡沫?還值不值得買? 在上周末的國際房地產及投資博覽會上,筆者是演講嘉賓之一,當時有觀眾詢問筆者上述意見。坦白說,樓價確實升得很高,比97年高了近6成,不過今非昔比,事隔20年,香港人口及財富增長迅速,港人口從當時的650萬到今天的740萬人,增加了近百萬人,銀行存款也由當時的3萬億增加到11.7萬億,比當年多了近3倍。這些數字顯示,港人口的居住需求比97年大,購買力更是大幅增強。

財富效應 港樓有支持

那麼樓市有泡沫嗎?筆者不敢說完全沒有,不過肯定不會很大。原因是港人財富多,不是投資股票就是投資房地產,樓價雖和基層市民的購買力脫節,但沒有跟富人或投資者脫節。買不起樓應該埋怨的是自己,為甚麼入息不夠買樓?為甚麼沒有「父幹」幫助?而不是整天要求樓價跌至自己可承擔水平。 運房局局長張炳良上週公開指出,香港樓價與市民購買力嚴重脫節,現時置業負擔比率佔入息中位數66%,對此表示十分憂慮。淡友聽此言論當然感到高興,於是又主觀地認為樓市將會爆煲,只要再耐心等候,總有「執筍野」的時機。筆者對此甚感無奈,首先各位必須明白,所謂的66%負擔比率是以薪金中位數作評估,這些人士並非樓市主要買家,而且他們亦過不了銀行按揭貸款申請。 香港買得起樓的人大有人在,從銀行裏的11.7萬億元存款就可見一斑,財富效應下樓價得到強大支持,樓市變得易升難跌。香港是自由的社會,買得起私樓的首置者應努力上車,能力不足者可選擇公屋或者居屋,要不就再等一等,很快林鄭月娥就會推出港人首置上車盤,這些都是為年輕人而設的置業入門階梯。 原圖:now新聞截圖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