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生活

龍缸

2017.03.25 22:00 生活

明代宮廷用瓷,數量龐大,所以後來御窰廠只承擔工部下達的「部限」燒造任務,而其他「欽限」瓷,則全部「官搭民燒」。唯有龍缸,則只有官窰燒造。 《景德鎮陶錄》載:「洪武二年 (1369) ,設廠於鎮之珠山麓製陶供上方,稱官窰,以別民窰。設大龍缸窰、青窰、色窰、風火窰、匣窰、大小橫窰六種,共二十座」。又《景德鎮陶錄》卷一《圖說》:「置官監督,燒造解京」。這說明洪武二年時,已經開始設官窰燒製龍缸了。

宣德青花龍缸

宣德青花龍缸

其時「龍缸窰」專燒青花大缸,因缸上多畫雲龍,所燒之青花大缸上繪有「雙龍寶相花」紋,「雙龍戲水」紋,「雙龍蓮瓣」紋,「雙雲龍」紋等種類。故統稱「龍缸」。明代初年有龍缸大窰三十二座,後因青窰數量少,將其中的十六座龍缸窰改為青窰,嘉靖時尚存龍缸窰十六座。
定陵萬曆陵寢中間擺放之嘉靖青花龍缸

定陵萬曆陵寢中間擺放之嘉靖青花龍缸

萬曆三十年(1602年) ,因龍缸屢燒不成,而萬曆又需要大龍缸用作自己陵寢內之長明燈;遂派太監潘相赴景德鎮督做,唯潘相貪婪無度,窰工群起反抗欺壓而造反,罷工兼焚廠。到了萬曆三十六年 (1608) 皇帝下令輟燒,自此便無再派督陶官了。在四十八年 (1620) 萬曆臨終遺詔囑咐:「詔告天下,燒造等項,悉皆停止。」迄萬曆駕崩,葬於定陵,陵寢內之長明燈,按萬曆殯天前之意旨,用儲油量多之龍缸作長明燈,但因沒有本朝燒造的龍缸應用,就只能用祖父嘉靖燒造的青花龍缸了。 當時燒造龍缸,要先溜火七晝夜,讓缸身水份充分蒸發,溜火時用緩火,漸漸起火,然後緊火燒二晝夜,方可止火封門;燒結後冷窰十日,方可開窰。小窰每窰僅能燒製龍缸一隻,大窰每窰兩隻,需時十九畫夜,每窰用柴約一百三十摃,唯仍不擔保燒成。
嘉靖青花雙龍紋大缸

嘉靖青花雙龍紋大缸

當時燒造龍缸,雖然勞民傷財;但並非皇家享樂物品,而是當時皇宮內有實用功能的消防用具。古代中國皇宮磚木結構,易招祝融光顧,所以現在參觀北京故宮,仍見有二百餘座銅或鐵製的大缸,每座可儲水3,000多公升,謂之「門海」或「吉祥缸」。龍缸其實是明代消防用的「吉祥缸」。 既然是實用的必需品,理論上是每朝必燒,但實際上卻並非如此,龍缸不用拉坯,造缸用泥條自底部住上盤築,再用手板打實缸壁,用轉盤修坯,現看龍缸實物,仍清晣可見盤泥痕及修胚痕。就是因為龍缸體大壁厚,燒製時最易有窰傷,例如塌窰變形,氣泡棕眼、窰裂窰粘等等。傳世龍缸,雖有永樂、宣德,但以嘉靖為主,而中間的正統一朝,卻罕見有龍缸傳世。《明史•食貨六•燒造》有載:「正統元年,浮梁民進瓷器五萬餘,償以鈔。禁私造黃、紫、紅、綠、青、藍、白地青花諸瓷器,違者罪死。宮殿告成,命造九龍九鳳膳案諸器,既又造青龍白地龍缸。王振以為有璺,遣錦衣指揮杖提督官,敕中官往督更造。」文中的「璺」字,即裂紋到底之意,我們俗語亦有云「打爛沙盤紋到璺」者是也。這就說明正統不是沒有燒造龍缸,但不知為何,出窰皆是次品。
景德鎮出土之正統官窰青花龍缸

景德鎮出土之正統官窰青花龍缸

1988年,景德鎮考古研究所發掘明官窰遺址,發現1.3米厚的地層藏滿龍缸碎片,總重量達四噸;瓷片雖沒有年款,但按繪畫及青花發色,專家學者判斷,應是正統年間生產的,所以修復了的出土大缸,也命名為「正統青花龍紋大缸」了。這便進一步證實了正統年間,不是沒有製作龍缸,而是沒有成功的龍缸製成品而已。所以光看正統、萬曆二朝,已知雖然各朝的製瓷原料、設備、工具等硬件都無異,但卻不是代代陶工,都能準確掌握同樣燒造技術的。
嘉靖青花蓮瓣紋龍缸

嘉靖青花蓮瓣紋龍缸

圖:作者提供(頂圖為萬曆陵寢中的嘉靖青花龍缸)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