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瓷友極欣賞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之《弘曆觀畫圖》立軸,此136x62cm的紙本掛軸乃是一張「畫中畫」,繪有乾隆聖像,於松蔭之下倚案閒坐,凝神欣賞另一張掛軸《洗象圖》。《洗象圖》乃丁觀鵬所作,《洗象圖》中乾隆化作普賢菩薩,看着眾人洗刷其坐騎白象。此《弘曆觀畫圖》下款為「臣郎世寧恭繪」。全圖繪畫技法中西合璧,透視準確。這種文藝復興式的畫風,用膠狀顏料在宣紙上作畫,類似今日的「膠彩」畫法。就是由郎世寧(Giuseppe Castiglione 1688-1766)引進中國的。此畫當時應該是由郎世寧領導下之集體創作;由郎本人完成主要部分。郎世寧晚年為乾隆帝及其后妃留下不少肖像,此圖之乾隆御容,應亦出自其手筆,其餘部分應該是由團隊合作。其實畫《洗象圖》的丁觀鵬,也是郎世寧的徒弟,這「畫中畫」極有可能丁觀鵬是主要副手。清檔有載,乾隆時期郎世寧的畫院徒弟,還有班達裡沙、八十、孫威風、王階、葛曙、永泰、王幼學等;連御窰廠督陶官年希堯也是他的徒弟。
但此圖惹得瓷友痴迷者,乃在乾隆所倚之案,案上陳列以瓷器為主的九件擺設,都是乾隆最心愛,須臾不離的玩物,其中最觸目的,就是右前方一紅一藍,晶瑩如寶石的一對物事。 這對寶貝,便是藏在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僅此一對,既大名鼎鼎,同時又寂寂無聞之「刻花蓮瓣紋滷壺」。大部分瓷友都知道對滷壺,但在參觀台北故宮時卻甚少專誠覓它一見,往往緣慳一面。此對滷壺,原本與古銅、漢玉等珍玩,一起放於乾隆的多寶格內,是目前臺北故宮所藏唯一的一對祭紅祭藍滷壺,十分珍貴。 在台北故宮,藍色的「明宣德窰霽青刻花蓮瓣紋滷壺」,編號為「故瓷017770N000000000」號。紅色的「明宣德窯祭紅刻花蓮瓣紋滷壺」,編號為「故瓷017769N000000000」號。兩隻的尺寸都是通蓋高10.6cm,口徑2.8cm,足徑7.1cm,深8.2公分。二器均卷口,短直頸,斜肩,圓腹,平底,淺挖足,曲把,短流,帶蓋。壺身淺刻蓮瓣四層,流口一層。外壁及器蓋一隻全施以霽青釉,一隻全施紅釉。內壁及足底則施白釉。胎骨勻厚;流口、及凸棱處均露白邊,藍壺僅於瓣尖蓮瓣露白,而祭紅壺則露白遍及瓣沿。露胎圈足細膩潔白,胎釉略帶細小鐵質斑點。器底雙青線內青花書「大明宣德年製」二行六字楷款。 所謂「滷壺」,也就是今日的調味瓶或醬油瓶。「滷」古代有分「醬滷」和「水滷」,宋代青白瓷便有專門盛滷的壺。迄明代,亦有人用作盛調味汁的容器。但按已故陶瓷專家劉新園先生考據,認為是宣德時期儲水磨墨的文房用品。有清一代,歷朝都有燒製大量的「滷壺」,雖然名稱為「滷壺」,但實際用途已改變為文房水注了。我才恍然大悟,乾隆所珍愛的,不是庖廚俗物,而是文房雅玩! 圖:作者提供(頂圖為國家博物院藏道光青花滷壺)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